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封报馆抓作者与编辑,正显示出其为人之厚道。不过,此戏经国民党元老邹鲁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史稿》等正史的确认,就成了“史实”。

    与长期不屈不挠地从事反清武装斗争的革命党领袖孙中山、黄兴相比,黎元洪头上戴着的“民国元勋”高帽实在有些大;与在前清担任过北洋军首领和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相比,他一个新军协统的地位也不够尊崇。在民初的袁、黎、孙、黄政坛“四巨头”中,不待言,他的资望最浅。

    资望最浅,性情也最温和,那三位,个个都是咬钢嚼铁的硬汉子,他却温吞而谦和,完全不是政治强人的模样。然而,敦厚的人,一旦认定目标,就会死心塌地去做;而这样的人入了伙,凭原先在江湖上被传诵的为人,往往很快又后来居上,成了群英中的首领。北宋末年山东郓城县的宋江就是这样的人,清朝末年湖北黄陂的黎元洪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人。

    黎元洪就属于一旦决心下定便义无反顾、永不后悔的那种人。

    被革命党和立宪派关在湖北谘议局里的两天里,经过慎重考虑,他终于像被他放过的那名学兵一样决然剪掉了那根“猪尾巴”。男人的发辫一直是清朝强加给汉人的一根自缚的绳索。

    辫子从这个人的后脑勺坠落以后,从整个武昌城里坠落以后,各地的武装反叛便和剪辫子运动同时迅疾开始。

    在起义后的第三天下午的军事会议上,留着短发的黎元洪清楚地表明自己不再是效忠清朝的统兵之将,他正式宣誓就任革命军首领。那一天,他的宣誓算得上慷慨激昂:

    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成败利钝,死生以之;决心革命,毋庸有贰。

    黎元洪遂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大名。

    其实,风云突变的那几天,逼他革命的人只看到了他表面上的冷漠,却难窥他内心澎湃的激情。且看他的一封私信:

    谁无肝胆?谁无热诚?谁非黄帝子孙?岂甘作满族奴隶而残害同胞耶?洪(黎自称)有鉴于此,识事机之大有可为,乃誓师宣言,矢志恢复汉业,改革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维护世界和平!

    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感人。他的这番表白,既不是对报馆发表的,也不是在公开场合宣称的——这个务实的军人政治家很不爱当众“作秀”。他只是在给自己的北洋水师学堂之恩师萨镇冰的私信里说出上述的话的,其时,海军统制萨老师正率庞大的水师溯江而上,前来弹压学生统率的叛军。得黎元洪的信后,萨司令便下令全舰队撤往九江,航程中,各舰悬白旗起义,他只得弃职赴沪。

    “统治者的帮凶”?“反动家伙”?“反革命刽子手”?——发高烧的荒诞岁月里,史学家对黎氏的定论属全不可信的胡话。

    辛亥革命以清帝的退位而告胜利,古老的华夏第一次把“中国”两个响当当的汉字用作了国名——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武昌首义的那一天成了民国的国庆节,孙中山与黎元洪分别当选临时政府的大总统与副总统。2月15日,南北两军议和成功,清王朝寿终正寝,袁世凯全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而黎元洪的二把手地位丝毫未撼。

    当初武昌的革命士兵们没有看错人,黎元洪确有声望。

    说起来,黎元洪这种性格的人是不适宜做中国的一把手的。在依然被封建传统包围着的“民主”国度当家,要有诡计,更要有铁腕,必要时要不惜杀戮。而黎元洪恰恰是被人称作“黎菩萨”的老好人,这样的人哪能在最高位上坐得住呀!

    这尊自省其身有道、普度众生有心的“菩萨”,若生于民主国家里,没准是个不错的国家领导人。但上苍不悯老实人,偏偏把黎元洪降生在专制之国的风雷激荡时期,又偏偏把他捧上了亿民之主的最高座椅。于是,他的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目录 >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