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心做了一回小官——“督办汉口建筑商场事宜”,此官隶属农商部,临时官差,只半年,实在有些委屈他了。兴许这与其“工商立国”的理想有关,他欣然南下。

    这一年,他还做成了两件好事,似应单独说一说。

    一是与主持湖南明德学堂的胡元倓等人代表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会签订了一项协议,促成了后来著名的湘雅医院的诞生;一是终于说动恩师王闿运离湘抵京出任国史馆馆长,半年后王夫子离职回籍,他则以副馆长“护理”(代理)馆长。

    至民国四年(1915年),被七嘴八舌的议会政治弄得很郁闷的袁世凯,不觉动了变更国体的邪念。“变更国体”是“恢复帝制”的客气说法。是年元月,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在小汤山宴请梁启超,杨度乃唯一作陪的人。席间,小袁大说共和制的缺点,隐隐表示出变更国体的意思。梁启超当场表示反对,并于此宴后离职回了天津,直到袁死后才重返北京。而在场的杨度却一下子摸准了袁氏父子的脉。

    眼看着国事纷乱,“共和”失和,更不知伊于胡底,笃信君主立宪的杨度正着急呢,为“帝师”的使命感再一次把他发动起来了!开春,他即动笔写就日后成为帝制派纲领性文件的《君宪救国论》,只是惮于机会不成熟,没敢拿出来发表。当年8月,机会来了,他从《亚细亚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上看出端倪。该文作者为大总统的美国籍宪法顾问古德诺,题目是《共和与君主论》,作者洋洋洒洒写了一通共和制与君主制的优劣,之后,明明白白地下了结论:

    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不是老袁授意,一个外聘的洋策士敢公开这样说?

    当年同在王闿运门下就读的夏寿田同学,时任大总统“内史”(秘书)。据说,夏告诉他,应该联络几个人讨论国体问题,即中国是否继续走共和道路的大问题。

    于是,在夏的陪同下,杨度到中南海觐见了大总统。

    寒暄过后,他请示说,想组织一个专门机关以“研究国体问题”。

    不料,此提议却遭到大总统的制止:“不可!外人知我们关系,以为我所指使。”

    这一下,杨度更有数了。领导说“不可”的原因,并不是这事根本做不得,而是怕外人怀疑是其授意!于是,他便放胆回答:

    度主张君宪十有余年,此时如办君宪,度是最早之人,且有学术自由,大总统不必顾虑。

    呵呵,老袁还顾虑什么?只说了句“你可与少侯等谈谈”后,便扯别的去了。

    老袁说的少侯,即著名的革命党人孙毓筠,少侯是其字,和杨度一样,孙氏也是参政院参政。杨度找了他,还找了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三位在京的著名革命党人,更拉来了名重海内外的总统府高级顾问严复老先生。杨度将这几位有影响的人士拉在一起,一番筹划后,在石驸马大街(今宣武门内新文化街)的前清郡王府门外,赫然挂上了“筹安会事务所”的牌子。杨度自任理事长,恢复帝制后欲当首辅的政治野心昭然若揭。

    筹安会的理事们很快写出一批鼓吹帝制的文章发布于报章,其中最有分量的,即杨度前些日子写好的那篇《君宪救国论》。

    以杨度之睿智,何以认定“只有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的死理?原来,他认为:

    多数人民不知共和为何物,亦不知所谓法律以及自由、平等诸说为何义。

    正是由于国民的政治素质太差,所以,才有了民国成立以来混乱的政治局面。如欲强国富国,只能拥戴一个英明的君主和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君宪)。他确信自己的“君宪”主张才是挽救中国之命运的唯一路径,所以,对别人的抉择,他统统不屑一顾。

    老袁读到杨氏“雄文”后,如被挠到最痒处,颇为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