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意,便亲赐“旷代逸才”匾额给杨度——啧啧!这可是天大的荣誉!前清时,皇上或太后赐字给臣下,都是被赐墨者自己花钱去做匾,这回,大总统把写字与做匾两件事都包办了,可见“眷宠”之隆。

    大总统给杨理事长赐匾一事,极明确地指出了各地官吏的前进方向。本来各地都是反对之声,甚至有人公开建议应“将杨度等一干祸国贼明正典刑,以正国是”。“明正典刑”即现今的“依法判处死刑”,属最严厉的处罚。梁启超在天津撰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长文,公开批驳杨度的理论,刊登和转载梁氏雄文的报纸也曾洛阳纸贵。但老袁奖给杨度的一块木牌子,迅速改变了大小官吏的最初判断——开始,他们都以为是京城里几个有学问的闲人吃饱了撑的要研究学术问题呢!于是乎,风向为之一变,官员纷纷表态:君宪胜于共和,国体理应变更!

    悲夫!只保一己之尊荣,不计国家之前途!

    很快,京城大街上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请求变更国体的请愿团。除公职人员外,社会各行各业均有团队登场,甚至连拉洋车的、要饭的,都“自发”地组成“车夫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到新华门前递交请愿书。不过,过后人们看出,所有的请愿书的内容甚至文笔竟大致相同,都与石驸马大街那帮“筹安会”的理事们有关!

    闹剧越演越大。陆军上将段芝贵跟着发起了在京军警表态的行动。会场上备有两个签名簿,赞成共和者与赞成君宪者,各在本本儿上签名。众目睽睽,谁敢表达真实心愿?如此一来,众多军警高官把那本“赞成君宪者”的签名簿填得满满的,而那本“赞成共和者”则冷落一旁,无一人签名。

    稍后,各地又套用此不要脸的办法举行“民意代表”投票,本省军政第一、二把手亲为监票人,各民意代表领得选票后,只需在印有“君主立宪”的票上写“赞成”或“反对”,并将此票投于箱中,便可领几百元的车马费尽兴而归。

    12月11日上午,代行立法院职权的参政院开会,统计并公布各地“民意代表”的选票,谓之“总开票”,并就变更国体投票。

    秘书长林长民(著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之堂兄,林徽因之父)报告:各省国民代表大会人数为一千九百九十三人,赞成君主立宪票一千九百九十三票,无一反对票,无一作废票!

    杨度和孙毓筠当场提议:本院应以国民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众人立即附和。

    林秘书长便掏出业已准备好的《推戴书》朗读起来。随后,参政员们全体起立,一致通过。

    万事大吉!全场欢呼!

    历史闹剧在上演过程中,演员们被设定好的情节紧锣密鼓催着,不管情愿不情愿,往往陷入角色的幻觉中。过后看来足以笑掉下巴的丑陋表演,当时却是满台子的庄重。历来如此。如此,如此!

    如此这般,袁氏当皇帝,算是“顺应民心”了。第二天,即12月12日,老袁即宣布接受全国“民意”;第三天,在中南海居仁堂里接受了“百官朝贺”。翌年1月1日,“中华民国”居然在袁世凯与杨度的内外运作下,成了“中华帝国”!

    据说,这一次,杨度坚信自己会是新帝国的首任宰相,甚至托人在法兰西国定制了一套华贵的大礼服!

    不过,颇会用人的老袁还是没让他过一把当相国的瘾,而是把国务卿的位置先后给了“老人”陆徵<u>http://www?99lib.net</u>祥、徐世昌和段祺瑞,而且,袁皇帝甚至也没给杨度在朝廷里预留任何实职,只是给了他一顶至高无上的荣誉——文宪公。

    袁氏是按传统的公、侯、伯、子、男五个档次为臣下封授爵位的,加上死去的前国务总理赵秉钧在内,一共九人封“公”。年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