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正因如此,我特别想到陈独秀墓上献一束花。

    洞房的温馨床幔没能留得住新郎的心,十余载黄卷青灯的孤寂日子更使他感到厌烦。乡试现场所睹所思,让他从一个没有头脑的“选学妖孽”的生员豁然变成了一个关注国家命运、不满腐朽政府的“康党”。在饱览了维新人士的若干篇文章后,他一气写下数篇关于长江江防建设的文章,其热烈的爱国之情和非凡的文学才华,又哪是那些考中举子的庸才所能企及的?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七岁的陈独秀头一次进考场。他说过,那完全是为了“敷衍母亲”而去的,因为慈母总是唠叨他要为一辈子没能中举的父亲争光,而且说着说着就流泪了。陈独秀打小最怕母亲哭,娘一哭他也就跟着哭起来。所以,只得硬着头皮上考场。见试题出得别扭,他索性一通乱答,把能想起来的难字和荒谬的古文写了满满几张纸。回家给哥哥看草稿时,哥哥直皱眉头。却不料,这次恶作剧的结果,竟是蒙过了糊涂的考官大人,他被录为第一名了!意外成了秀才的陈独秀说,自此,他更看不起科举了。

    这位“今科必中”的先生,使我看呆了一两个钟头,……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往后十几年的行动。我此次乡试,本来很勉强,不料其结果却对于我意外有益!

    小庆同十岁那年,“白胡爹爹”病死了,再也没有体罚他的严师了。母亲连续为他聘了几位塾师,但均没待多久就走人了,想必人家都受不了这个性格叛逆的学童。无奈,已是秀才的大哥陈庆元只好亲自给弟弟当起老师。陈独秀说过,大哥是个像阿弥陀佛一样慈善的好人,跟着哥哥学习的那段时间,他才对读书有了兴趣。

    他最远只到过南京,却非常明白地写出了整个长江流域的设防方案。其知识之广泛、见解之深刻,实令百年后的晚生我拍案称奇!

    然而,父亲陈衍中成了秀才后就“屡困场屋”,即连续几次在乡试中落榜。乡试即“省试”,每三年在各省会和京城开考一次,考中者即为举人,中了举,才具备了做官的资质。一个秀才,一生没有几次乡试的机会。所以,陈衍中先生只能靠到处当塾师维生。幺儿不到两岁时,他客死苏州,那时,他正在一位皖籍将领家当教书先生。

    陈独秀住进了安庆城里有名的陈家大洋房子,从一个跟着寡母过惯清贫日子的少年寒士,一跃而为富家阔少。

    史料告诉我们,清光绪五年八月二十四日(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谱名陈庆同,官名陈乾生,字众甫,留日时改仲甫,号实庵,后以笔名“独秀”名扬天下。他是教书先生陈衍中和查氏的第四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

    安葬了母亲后,兄弟挥泪相别。哥哥返回东北赴任去了,弟弟走得更远——漂洋过海去了东京。骨肉同胞,往后十年,竟未再见!这一年,陈独秀二十二岁。

    对了,这位陈衍庶先生似乎不怎么清廉,早年中举时只是一介清寒勤奋的书生,做官十几年后却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据说他发的第一笔财是战争财——日俄在东北大地上交战,双方都需马匹载人驮炮,便有精明的商人频繁运送骡马往交战区。陈氏所辖之地正好当道,遂借集市贸易成交例征收牲口税。此税无须上缴国库,故陈大人官衙的财政收入就迅速增加。只是不知他怎么把公款化为私财的,也不知他后来主动辞职与一“战”暴富有无关系,反正他还在关东的任上时,就在奉天省和本省拥有了千亩良田,还在京城的琉璃厂开设了颇有规模的古玩店“崇古斋”,安庆城里更有若干处他家名下的房产。陈家成了令人尊敬的大家。

    ……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只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