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北京爆肚
    爆肚是北京的风味小吃,为汤爆肚的统称,多由回族人经营。爆肚分三种做法,有油爆、芫爆、汤爆。油爆、芫爆多为旧时饭馆、餐馆制作,汤爆即白水爆,多为街头摊点制作。爆肚中的爆是讲其速度快,牛羊肚切成横丝放在滚烫的开水中焯,一焯一捞,数秒即成。爆肚要水量大、滚开、火力旺,肚子的部位不同火候要求不一样,行家里手爆肚,散丹五秒,肚板七秒,肚葫芦、肚领、肚蘑菇八秒。爆的时间短了,爆出来的肚片还生,味不够;爆的时间长了,爆出来的肚片偏老,原味全失;只有爆的火候恰到好处时,肚片吃起来才又脆又嫩又筋道,越嚼越有味:牛肚仁水分多,极嫩微脆,蘑菇头鲜美滑润,食信嚼不烂只能整吞整咽。

    汤爆肚分羊爆肚和牛爆肚两种,牛爆肚又分百叶、肚仁、厚头、百叶尖等四种,羊爆肚又分散丹、肚领、肚板、蘑菇、蘑菇尖、食信、葫芦、大草牙、肚仁、肚丝等九种。爆好后,加作料酱油、米醋、芝麻酱、香油、豆腐乳、虾油、葱花、香菜、蒜汁、辣椒油等,吃起来才味道绝佳。

    汤爆肚只适合于羊肚、牛百叶,牛肚的其他部位质厚易韧,不宜水爆,氽的时间稍久就不能吃。

    羊肚组织细软,洗净后洁白,普通爆肚摊把羊肚分成四个部位,定有专名。紧接食管部分是瘤胃部位最大,有毛巾状小肉瘤,俗称肚板。肚板有两块,相连处有条较厚的肉峰最嫩,称肚领。肚领去皮只用内部净肉又白又厚,称肚仁。形如连环方形的蜂窝胃称肚葫芦。重瓣胃如一页一页折叠的布片称散旦,也叫百叶。刍胃俗称肚蘑菇,又滑又软,接近肠部的一段较细小的叫蘑菇尖。羊肚中最贵的是肚仁,其次是百叶、蘑菇,肚板最便宜。羊散丹是羊的小胃,一盘散丹需要四只羊的胃;羊肚领是羊大胃上的脊梁,一盘肚领需要六只羊的胃;羊肚板是羊的大胃,口感发老,有嚼劲和弹口,肚板薄切成块,爆时出现小碗,吃时用小碗儿舀作料,久嚼后囫囵咽下,别有一番滋味。

    牛百叶是牛的小胃,色泽各异,呈现黑、黄、绿等颜色,吃饲料的牛百叶发黑,吃粮食稻草的牛百叶发黄。牛肚仁是牛大胃上的脊梁,中间部分叫大梁,端部分开的叫三叉,大梁比三叉嫩。

    爆肚汤是白开水加葱丝、花椒,本身无味,味道全靠作料来辅助,达到美味的效果。爆肚的作料以芝麻酱为主,酱油、辣油、香菜、葱花、乳腐卤为辅。爆肚下锅,一次用量很少,每次只有半小碗,二两左右,每片都受热均匀,爆熟程度一致。

    老北京人讲究“吃秋”,有俗话说“要吃秋,有爆肚”,拿爆肚来做秋冬季节的区别。清代乾隆年间,每年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街头摊贩就经营起爆肚,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聚集了不少食客;爆肚冯、爆肚满等,在食客中最出名,成为食客的抢手货。

    爆肚冯由山东名厨冯天杰在清代光绪年间开创,素以爆肚脆嫩,作料爽口著称。爆肚依牛羊肚不同部位分为十三种,羊肚板、肚葫芦、羊食信、羊肚蘑菇称爆肚四样硬货。讲究羊肚牛肚新鲜现宰,不用干货水发;做工精细,摘、裁、切讲究技巧和学问;严格掌握爆的时间和火候;作料精致细腻。爆肚冯把羊肚分为葫芦、食信、肚板、肚芯、肚仁、肚领、散丹、蘑菇、蘑菇头等九个部位,把牛肚分为肚仁、百叶、百叶尖、厚头等四个部位,常做的有羊三样、羊四样及几个部位的组合拼盘。

    爆肚王首创王金良,有百年历史,他爆的爆肚为京城一绝,有“爆肚之王”之称。爆肚王只做爆肚仁、散丹、牛百叶、肚板、肚领等样,选料、加工、作料样样讲究,按传统手艺去做。原料须头天屠宰鲜肚,牛百叶、羊散丹一叶一叶地洗,刀功薄厚整齐不碎,爆的水温、火候掌握得极为合适,坚持每次只爆一盘,不用大锅烩。爆肚仁和爆牛百叶为王氏父子首创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食全酒美简介 >食全酒美目录 > 北京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