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从宰相到阁臣
的生命力之强,关了这么久,竟还活着;也可能是想起了解缙的才干,又有赦出起用之意;当然,也并不排除这话竟是“怎么,解缙还没整死么”的同义语。当时呈上囚名册的是锦衣卫的帅臣纪纲,他是个出了名的佞臣,是以善窥人意、手段毒辣残酷受到永乐的宠信的。他听到了永乐的问话,并没有作声,却在心里早已拿定了主意。下来之后,他便把解缙请到他的房里,用酒款待,并说些开心的话,使之痛饮。一待把解缙灌到大醉,便命人把他拖出,埋进外面的积雪里。由于寒冷和窒息,解缙很快便死去了,狱囚的名册上,也就勾去了他的名字。纪纲的这个做法,可说是狠毒乖巧兼而有之。他这样做,无论永乐的问话用意何在,他都可以应付自如。如果永乐意在除去解缙,他这么做自然是先意承旨,会显出他的能干和忠心;如果永乐并没想到要解缙死,甚至还想再起用他,那也没有什么,他的死因可以查明,完全是醉卧受寒而死,实在也怪不到他纪纲的头上来。解缙死时年才四十有七,当时有很多人都为他的怀才受屈、中年早逝而感到伤痛。就在解缙死前三两个月,黄淮已因多次暗害大臣而入狱,由此看来,解缙如不酒醉被害,重复起用似非并不可能,而纪纲的忽下毒手,除为希图迎合帝心以外,另外还有别的微妙原因,倒也很有可能。

    自黄、解二人有过一番流血斗争之后,阁臣之间倒有很长一段时间彼此斗争并不很为激烈,甚至还有过和衷共济的局面。这一则是此后一连出现了王振、汪直、刘瑾等擅权的大珰,一直在与阁臣争权,阁臣需要共同对外,缓和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二则也是杨荣、杨士奇等颇能忍让为国,起到了些好的影响。

    杨士奇是有明一代入阁最久的阁臣,他从建文四年(1402)入阁,直到正统九年(1444)去世,任为阁臣共达四十三年之久,他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越过杨荣而为首辅也有二十一年。在明代的阁臣中,任职之久,倚任之专,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他与杨荣以及洪熙元年(1425)入阁的杨溥三人,被史家称为“三杨”,被认为是明代最有德望的三位良相,在他们三人同为阁臣时,确乎也是明代最为升平的时候。

    在三杨之后,阁臣们虽说彼此尚能相安,但小小的冲突斗争实则还是常有,到了嘉靖初年,张璁(cōng)以议礼入阁,阁臣间的争夺倾轧便又开始激烈起来,到了夏言与严嵩之间,张居正和高拱之间的倾轧争夺则达到了高潮。

    所谓“议礼”,是嘉靖初年闹得举朝不宁的一件大事。原来这个嘉靖名叫朱厚熜(cōng),他是继明武宗朱厚照而为帝的。他与年号为正德的朱厚照是同祖父的堂兄弟,朱厚照死后,由于既无子息又无兄弟,所以当时的首辅杨廷和便以宗支最近,在遗诏(皇帝临终或死后所下的诏书称为“遗诏”,多半是由首辅代为拟定的)中便选定了已袭封为兴献王的朱厚熜继立为帝。朱厚熜即位为帝后,却还想把他的已去世的父亲朱祐杭追封为帝并入祀太庙,把他的生母也尊为皇太后。这种做法是有违正规礼法的,因此几乎惹得通朝官员都力加反对。嘉靖也很固执,一心想要达到他的愿望,但又苦于并无理论根据,无法和反对诸臣相互辩驳,很觉孤立苦恼。张璁是个七试不第,到四十七岁才中了进士的人,他看出了这是一个进身的机会,于是上疏说明“承统非继后”,为嘉靖找到了理论根据。后他又写成“大礼或问”一文奏上,更得到了嘉靖的欢心。嘉靖得到张璁,后来还有桂萼、席书、方献夫等人的帮助,与通朝的反对诸臣展开了争议和辩论,一直争论了好几年。这种争论,当时便称为“议礼”或更称为“议大礼”,张璁、桂萼等人便被称为“议礼诸臣”。

    嘉靖在他孤掌难鸣时得到了那些“议礼诸臣”的助力,极为欣喜,把他们都看作自己的心腹,对第一个不畏众议,胆敢为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案始末简介 >三案始末目录 > 从宰相到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