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从宰相到阁臣
臣,却比那些外官又稍强些。夏言虽然中得不高,实际却很能文,又警敏通达,素有大志,虽被授为行人,却不肯默默以终,每有机缘,不断地以才辩自见,果然很快便被擢为兵科给事中,不仅官升了一点,达到从七品,而给事中属于言官,可以尽情言事,直达天听,比行人距天庭又近了一步。夏言自从得为言官,更想有以自见,便不断上疏言事,嘉靖才始嗣位,他便上疏论及朝中壅蔽、矫诈诸般弊端,并提出了如何杜绝诸弊的方法。他文辞优美,自始便给嘉靖以深刻的印象,曾传谕嘉奖,不久,更把他从兵科给事中调为吏科给事中,官虽仍然一样,但以六部的顺序而言,吏、礼、户、兵、刑、工,从兵科转到吏科也真是一种上转。

    嘉靖七年,夏言上了一封以为天、地理应分祀的疏文。这道疏文正好投合了嘉靖的心意,就此成为夏言青云直上的阶梯。原来嘉靖自议礼全胜后,很为得意,自觉在礼学上已经很有一手,那时他忽然觉得天、地合祀似太笼统,如以天、地、日、月分而为四,合成四郊,倒是发前人所未发;此礼由他创始,也必将永垂后世。他这样想着,便把张璁、翟銮、霍韬等议礼诸臣召入,悄悄说给他们,要他们加以研究,看看是否可行。张璁等人虽都是以迎合帝心得至高位的,但冒险犯难已获成功之后,却已失去了昔日的胆气,对于此事,实在缺乏胆量再来出头。首先因为他们对此都很少研究,实在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再则,他们的形象很坏,举国都把他们看作离经叛道、谄佞无耻的小人,他们自己都很明白,力循旧规,以图稍有改变,尚且很难,如何还经得起又折腾一番?况且他们还素知,庙堂之上,总是以安于“率由旧章”的人占大多数,即便改革的理由充足,也会遭到反对,何况他们于此既无所知,为人也都还在众所鄙视的情况之中呢?由于顾忌很多,所以张璁、霍韬等互议后,便都以于古无据,劝嘉靖不必多所更张。嘉靖自己也没有多大把握,既然他的智囊们都认为不可,便也想悄悄算了。恰在这时,夏言递上了他的天、地宜于分祀的疏文,不但想法与他暗合,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处处都有古礼可据。这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嘉靖不觉连连赞叹,拊掌称快。嘉靖所以如此高兴,还在夏言恰于此时和他想到了一处,使他很为惊奇。他觉得,夏言此举,与张璁等人在议礼上为他出力大有不同。议礼一事,是他早已明白提出,并遭到了通朝反对,一切都很明白,张璁等人出力赞助,并无巧合之处。而这分祀之议,他却只和张璁等人暗中谈过,外人万难得知,夏言和他同时想到这事,真似灵犀一点,心意互通,其中竟有天意也未可知。

    嘉靖在极端高兴之余,立将夏言的疏文交由外廷共议。那时议礼已获全胜,所有计议几已全由议礼诸臣共同把持,他们很怕有个外人挤入,和他们争夺宠信。为首的张璁对夏言更深有所忌。因为夏言虽然比他年轻,官位也低很多,但论科分却是正德十二年丁丑科的进士,比他还要在前;而且夏言一直不断上疏论事,很以能文著名,也使他深有忌意,早就想设法予以打击,使之不敢狂傲。无事尚想寻事,如今把夏言的疏文交由他们评议,如何肯于轻放?他们各自力诋夏言是无知胡为,其中尤以詹事霍韬的诋议最为刻薄,已经近似嘲骂。他们力排夏言,却忘了嘉靖也曾持有此说,攻击和嘲骂夏言,等于把嘉靖也在攻击和嘲骂着了。嘉靖是个任气的人,如何能容得这个?当下为之震怒,把攻击最力的霍韬立即投入狱中,并且颁降玺书褒奖夏言,并赐予四品服、俸,极显然地表现出了他的爱憎。

    自此以后,夏言和张璁等人更加势同水火,常相攻讦。夏言这人,史称他是“豪迈有俊才,纵横辩驳,人莫能屈”。他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和张璁等人相斗,不独毫无惧色,而且一个一个打败了他们。他笔锋犀利,语言便给,当然是个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案始末简介 >三案始末目录 > 从宰相到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