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红丸案
可灼,仅令回籍调理,岂不以己实荐之,恐与同罪与?臣以为,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实录》中即欲为君父讳,不敢不直书方从哲连进药二丸,须臾帝崩。恐百口无能为天下后世解也。”他把进药算在方从哲头上,用的是《春秋》笔法,当时都被认为确是追本溯源之论。他在疏中还提到了方从哲和郑贵妃相互勾结的事实。最后更说:“臣在礼言礼,其罪恶逆天,万无可生之路。若其他督战误国,罔上行私,纵情蔑法,干犯天下之名义,酿成国家之祸患者,臣不能悉数也。陛下宜急讨此贼,雪不共之仇。毋询近习,近习皆从哲所攀援也。毋拘忌讳,忌讳即从哲所布置也。并急诛李可灼,以泄神人之愤。”邹元标在疏中也说:“元辅方从哲不伸讨贼之义,反行赏奸之典,即谓其无心,何以自解于世?”

    孙慎行和邹元标都是以鲠介著称、威望极重的大臣,他们的议论所引起的波澜更大。方从哲对此,只有一面尽力上疏辩解,一面自请削去官阶,并愿远流边方,投畀四裔。他这样做,一在稍平公愤,二则也望有人代他辩解。他这人在京居住多年,又且久任首辅,暗结宫闱,党羽实也很多。这时便有很多内侍在御前替他说话。孙慎行在疏中所说的“近习”,指的正是这些内侍。在外廷,也有些人纷纷为方从哲说话,如刑部尚书黄克缵、给事中汪庆百、御史王志道、徐景濂便都上疏力言:“诬先帝以非寿终,臣子之心何忍?”企图以此为解。孙慎行在疏中所说的“忌讳”,指的便正是他们所说的这些。

    由于为方从哲辩解的人所说的都很无力,所以红丸一案一时仍难了断。最后还是阁臣韩爌上疏,详细说明了进红丸时他所目睹的实况,并又建议把李可灼和崔文升都另行处理,才勉强压住了众议。韩爌为人老成,并不趋附方从哲等人,他和刘一燝都是在进红丸的前几天才入阁的,进红丸时他又是当时在场的大臣之一,所以他的说法易于取信。

    李可灼和崔文升很快也都重新予以处理,李可灼判为流戍,崔文升则发往南京安置。红丸一案,至此才算暂时作了了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三案始末简介 >三案始末目录 > 红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