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案
那也不是可以拿给垂危病人的药物。他们有人又说,朱常洛是由纵欲才把身子迅速搞垮了的,明代中叶春药已极流行,至明末而益盛,当时的话本反映及此的实已很多。明代宫廷中,春药的泛滥比民间更甚,朱常洛纵欲伤身,滥用春药也应是其一原因,如何可以再拿春药给他服用?他们反复辩驳,都不过是些空论。但在这三说之外,却还有人认为,红丸到底是春药或是金丹都有可能,李可灼如果甘心受人利用,故意拿来以速其死,其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的。
其实红丸案之所以成了多年纠缠不清的大案,主要就是由于有这最后一说,从立储时便相互对立的两派一直都还在互相攻击,至此,又有了个绝好的题目,于是又各为一说,再启争端。一向以维护正统利益为己任的一些人,由于想到以进泻药而使病情骤重的崔文升原是郑贵妃属下的人,李可灼又是由方从哲带进宫里的,所以认为李和崔都是弑逆,应该处以极刑;这样也还不够,还该查明有谁在幕后主使。要追查幕后人,这从梃击案便开始闹起,以至就是民间也都知道,所谓幕后人,指的便是郑贵妃和从属于她的那一伙。这一次所以与以前稍有不同的地方则是,首辅方从哲也成了众所目指的人物。
方从哲是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而入阁的。次年,首辅叶向高致仕,方从哲便继而得任为首辅。他从入阁到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致仕,作为阁臣虽只有七年多,但在他手里却接连换了三个皇帝,已可说是辅佐过父、子、孙三代的三朝元老了。更为奇巧的是,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也都是发生在他为首辅的时候。梃击案发生在他升任首辅的次年,红丸案和移宫案则都发生在他致仕的那一年,他就是由于对这两案都处置失当,挡不住各方的围攻,才致仕而去的。关于方从哲,《明史》说他“性柔懦,不能任大事”,说得实在很不够,贪婪而无能也是他的一个特点。由于贪婪,他热心于权力和财利;又因无能,只有靠钻营、依附才能得到那些。他之成为郑贵妃系内的人物,倒也像“天作之合”,一个愿招,一个想投,所以一拍即合,很早他便成了极肯为贵妃出力的一员。
红丸案之所以愈演愈烈,也全由方从哲的处置失当。首先人们纷纷指为弑逆,他如听之任之,不加驳辩,很可能闹过一阵便趋消歇。但他因为李可灼是由他那一方所引进的,生怕沾上弑逆的恶名,不但立即命人加以申辩,说是乃由先帝所召,并非弑逆。又因皇帝初服药后觉得很好,曾经连夸李可灼为忠臣,也是当时在侧诸臣都听到了的,便更借身为首辅,有代拟遗诏的方便,在遗诏中,以去世的皇帝的口吻,仍然夸奖了李可灼,并且赐以银币。方从哲认为,他这不惩而奖的办法,可以借助于大行皇帝(才去世的皇帝即称为大行皇帝)的威灵,可以压住群臣的叫嚣;不想适得其反,他的遗诏一出却引起了更大的反响,人们把崔文升、李可灼的用药都看成了有联系的阴谋,并且把他方从哲也给算入弑逆者的数中了。
情势转变到连他自己也成了弑逆者,方从哲更慌张到手足失措,但他仍想借重大行皇帝使自己摆脱困境。他使人再行为崔文升和李可灼辩护,又说坚持认为他们用药有误的人,将使先帝陷于不得寿终之列,凡属臣子,于心何忍?这种论调一出,激起来的波澜更大,在先攻击他的还只是些言官,如今却是很多大臣也都加入了攻击他的行列。先前攻击他还只是隐有所指,如今则是不仅论及此事,而且把他的所有恶德都抖搂出来了。方从哲抵不住这股狂流,只得慌忙上疏求去,想借此得以逃脱。但是就是在他致仕之后,声讨他的疏文还是络绎不绝,直到天启二年(1622),攻击他的疏文还是一直不断。在论疏中,以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二疏所论最为严切。孙慎行在疏文中直言方从哲难逃弑君之罪。他说:“举朝共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