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要典》,三案翻了过来
,连上两疏,论述其罪,终于把他定了个流戍之罪,要遣戍宁夏。好在那时文书往来极慢,定罪之后,还未成行,便赶上了天启死去、崇祯继立,孙慎行才得到了赦免。
翻红丸一案,主要在于报复那些疏论崔文升和李可灼二人罪行的人。东林党人所上的论疏最多,所以这一翻案也以东林党人所受的牵连最大。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如邹元标、高攀龙、李三才等人,都受到了追论。邹元标和李三才那时都已去世,但是还都受到了削夺的处分。高攀龙曾要严治崔呈秀的贪污罪,如今翻了过来,崔呈秀如何饶得了他,早已派出缇骑要把他逮进京去论罪。高攀龙是在缇骑将到时自沉于池而死的,但就这样也还是不能逃过崔呈秀的报复,缇骑硬是把他的儿子高世儒也锁拿进京,最后问了个徒罪。
移宫的罪魁并指为是杨涟和左光斗两个人。和另外两案比起来,杨、左二人所受的折磨可就比那两案中的人,要惨得多了。魏忠贤最恨杨涟和左光斗,因为这两个人都极力攻击过他。杨涟疏劾魏忠贤有二十四条大罪。左光斗疏劾过魏忠贤和魏广微,说他们有可斩之罪三十二条。为了要重新挑起移宫案的旧事,魏忠贤想到了被“除名永锢”的贾继春,这个人就是一直和杨涟与左光斗互争的,把他找来,一定有用。但是“除名永锢”的人不能离家一步,要调回他来又很麻烦,只有径以中旨召他入京复官才最方便。所谓中旨,便是略去票拟、批硃等类程序,直接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的旨意。按照明朝的规例,这种中旨是不合法的,阁臣有权加以阻驳,九卿也都可以拒不奉行。但在封建皇朝,所有的规例等等,在要它发挥作用时,倒像是铁的定则,不可或违;在不需要用它时,那些规例就又成了具文。明代诸帝中没有出过中旨要这、要那的,实在很少。天启在这方面是最突出的一个,他在位的时间虽短,发出的中旨却多。其实这些中旨都是魏忠贤打着他的旗号代发的,他自己常是什么都不知道。
贾继春原是被天启处以“除名永锢”的,如今又被以中旨召回复官了。他当然明白,何以又会把他召回复官,所以回京之后,首先便是疏论移宫,攻击杨涟和左光斗。他说:“涟与光斗目无先皇,罪不容死。且涟因傅櫆发汪文言事,知祸及,故上劾内疏、先发制人。天地祖宗所必殛,而止坐纳贿结党,则涟等当死之罪未大暴天下。宜速定爰书,布中外,昭史册,使后世知朝廷之罪涟等以不道无人臣礼也。”这是一篇精心策划、暗藏毒计的疏文。疏中“劾内”一语是贾继春生编硬造的,所谓“劾内疏”,便是指杨涟劾魏忠贤有二十四条大罪的那个疏文。贾继春不敢触及魏忠贤的名讳,才造出了“劾内”一语。内者,内监也,魏忠贤是内监,所以劾他便成了“劾内”。疏中提到汪文言,是为了要把杨涟等纳入汪文言的一案,才便于用刑逼赃。所谓定爰书,是说《三朝要典》要尽快公布,以定是非。这一疏本,有如事件进行的方案,后来的事情,都是按照他的说法来进行的,有些做得还更彻底,譬如为了要使对三案的记载相互一致,他们甚至连《神宗实录》、《光宗实录》也都改写过了。
所谓汪文言案,倒是很复杂的。汪文言这人倒可算得是个怪人,他读书很多,可以说是满腹经纶,但却从未经过科考,所以只能以县吏开始走入官场。作为县吏,由于他仗义任侠、多智数、善权变,很快便已声名远扬,被人当作是有如及时雨宋公明那样的人物。万历末年,刑部郎中于玉立告病回乡,需要有个人能为他探听京中的各样消息,便找到了汪文言,于是汪便捐了个监生,进入太学读书,借以探听消息。他这个人极善交游,很快便结识了很多朋友,并且还结识了在东宫为当时的太子朱常洛伴读的内监王安。王安维护东宫很出了些力,其中有很多事便是由汪文言在暗中为他策划的。万历死后,内廷全由王安主持,汪文言更受到了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