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鱼米
,多靠渔猎游牧为镜泊湖,而且还流淌并覆盖了平原或形成了高原、谷生。到了渤海国时期,种植业有了迅速发展,农作物有稻、粟、谷等许多种类,尤其是水稻的种植,是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分不开的。镜泊湖、渤海镇一带远古火山爆发后火山熔岩流淌的地区,土层之下即是火山熔岩,加上当地近邻湖泊,水系发达,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天然条件。
至今渤海镇尚存古代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遗址。上京龙泉府的建筑规划与艺术风格,都是仿照唐代长安城而建的。宫城在内城迤北,就地取材,城墙多为玄武岩筑成,墙身高大坚固,今虽坍塌,但残墙仍有三米之高。主人陪我们参观了镇上的兴隆寺。兴隆寺是清康熙时在渤海国旧址上重新仿建的,四周围墙亦系玄武岩筑起,寺内现存渤海国遗物石灯塔,灯塔也是玄武岩雕刻,浑厚壮观,表现了古渤海特有的艺术风格,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
城也好,寺也好,塔也好,甚至生产的大米,几乎无一不与火山爆发溢出的玄武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离此不远的“地下原始森林”正是这种基性玄武岩的喷发口,由那里喷溢出的熔岩流不但阻塞了牡丹江的上游,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地。后来的人们则是在这样的地下熔岩上生活、繁衍了千万年,建立了国家,创造了文化。
据说镜泊湖中的鱼类有五十多个品种,我们在镜泊湖的几天中,居然也品尝了十余种之多。厨师的手艺虽不敢恭维,但鱼是极鲜的,尤其是镜泊湖中的特产“湖鲫”,肉细而腴美,但刺并不像平时吃的鲫鱼那样多,无论红烧、干烧、清蒸、干炸,或做汤羹,均不掩其鲜。镜泊湖方圆百里,四周峰峦叠翠,湖水清澄如碧,湖南部水深仅数米,湖北部却可达50米左右。水深浅不同,湖中各种鱼类的生活区域也不同,五十多种湖鱼分布在深浅不同的水域。清晨或傍晚,在此休养者多临湖执竿垂钓,怡然自乐,是时风平水静,无波若镜,如能钓得几尾鲜鱼,稍加烹饪,无论佐餐下酒,都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如此湖光山色,有如严子陵垂钓的富春江,很难想像是在北国的高山堰塞湖畔。
因我盛赞“响水大米”,主人邀我去附近的一处村落,名叫“高丽屯”,是朝鲜族集居之地。据说屯里有数十家老百姓自办的餐馆,那里的“响水大米”最为正宗,要超过我们在路上吃的。当我们驱车到达时,已是华灯初上,“高丽屯”中每座院落,都在大门口悬起串串红灯,院内是农家泥墙土炕,灯火通明。各个院外都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和各色汽车。屋后的厨房炊烟袅袅,热气腾腾。数十家这样的屋舍错落有致,却无一不是如此景象,蔚为大观。那天恰好是周末,宁安县城的居民与各地来此度假的旅游者都来光顾,小小的屯落显得应接不暇了。所以连续询问了十余家,竟家家客满,只得悻悻而归。未能了却品尝“正宗响水大米”之愿,至今留下一个遗憾。
“鱼米之乡”对镜泊湖来说,应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