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说恶吃
人好恶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定,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奢侈与浪费和饮食的讲究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愚昧和没有文化的体现。

    我虽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但从小却受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一米度三关”的传统教育,老祖母常常告诫我要惜福才能载福,吃完饭总要看着我的碗里不剩下一粒米。这种教育方式在今天的青年看来是过于陈腐了。老祖母是山东诸城人,她告诉我,她的家乡有兄弟两个,哥哥是大地主,有钱财而挥霍无度,平时吃饺子仅吃中间部分,饺子边全扔掉。弟弟是自食其力的庄稼汉,每次去看哥哥时总带回一口袋吃剩的饺子边,晒干后攒了一麻袋。不久哥哥钱财用尽,乞讨为生,要饭要到弟弟门上,弟弟给他煮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片儿,他觉得真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后来弟弟就用这种“面片儿”周济了他三个月,待他身体复原,才告诉他这就是他两年多来吃剩扔掉的饺子边。后来哥哥痛改前非,又渐渐振兴了家业。这个故事我听过无数遍,是真是假不去管他,但不能暴殄天物的教诲却是不敢忘怀的。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富裕了些,挥霍浪费之风也与日俱增。常常可以在饭馆看到客人离席而去时,饭菜剩了十之六七,殊为可惜。大款摆阔,动辄一席万金,已不鲜见。燕翅紫鲍的席面,每人的消耗总在两千元左右,十人的宴席也可达两万元,相当于一个工薪族职工一年的收入,如此悬殊的差异,令人堪忧。吃公款之风屡禁不止,巧立名目,大吃大喝,即使在贫困地区和亏损企业,也是照样如此。更有甚者,吃救济款,吃赈灾款,吃扶贫款,吃教育经费,不知这些身居庙堂诸公,于心何忍?能食民脂民膏者,世间还有何物不敢啖于口腹之中?

    吃剩之物打包带走的风气,七十年代在香港已很盛行,近年来在内地亦蔚然成风,是个很好的现象。但也偶见浅尝辄止地一席饭菜被白白地浪费掉,这种情况多见于公款请客者,与席诸君大多是怕沾了“占便宜”之嫌,于是无人肯拎回家去。再者就是情侣就餐,菜要了一桌子,心思又在吃外,实在可惜得很。饭后大多男方“坏钞”,为了不显“小气”,多是扬长而去。其实,如果女孩子是个有修养的人,对这样男人的印象分是要大大打个折扣的。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非恶吃,何也?

    袁枚有“戒单”,说到饮食中的十四戒,其中有“戒纵酒”与“戒强让”之谓,可见纵酒与强让皆属恶吃。

    适量饮酒佐餐,不但能够增进食欲,还可以提高兴致。根据个人对酒的适应程度,不拘多少,达到“微醺”,应属最佳境界。我生性不能饮,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类似“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享受是体会不到的。酒能刺激人的神经中枢,令人兴奋,激发才思与灵感,故而李太白能够斗酒而诗百篇。花前月下,一壶薄酒,无论对饮独酌,何其太雅?我认识一位先生,过去常去新疆公务,以他的身份,是完全可以乘飞机往返的,但他出差新疆从不坐飞机,而是带上几瓶白酒,几包五香花生仁,坐卧铺出发。当时火车抵新疆还要四五天时间,同行者不堪其苦,总是晚于他四五天之后乘飞机,以期同时在乌鲁木齐会合。问其缘故,答称要的就是在火车上饮几天酒,酒后睡,睡后酒,谓之“一醉出阳关”。以上种种饮酒的方式,都不在纵酒之列。

    豪饮无度,难受的是饮者自己。纵酒而闹酒者,却着实讨厌了。闹酒于宴席,虽丑象百态,无非二者,一是自逞其能,二是强人所难,最后的结果是几位离席呕吐,几位钻了桌子,方称尽兴。闹酒、纵酒的不文明自不待言,即使于食物,也是在可有可无之间,袁子才在“戒纵酒”中说:“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伊尹曰:‘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简介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目录 > 说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