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饾饤杂忆
腿是四根铁丝,最下端有一点泥,算是马蹄。记得这类骑马泥人的人物多取材于,刘备、曹操、诸葛亮、鲁肃等人都是戏台上的打扮,也全都骑在马上,关、张、赵、马、黄和其他武将都是全身铠甲,背插靠旗。从脸谱上可以区分人物形象,比如黄忠与黄盖,虽都是白髯黄铠,但一个是净扮,一个是勾脸的,也可以分得出来。这种骑马人最吸引我,当时仅卖一毛五分钱一个。每次去东安市场,我都要在几个柜台中寻找我还没有的骑马人,也总能找到几个,买回去扩充我的队伍。记得最多时我有四五十个这样的骑马人,在家里把精装的英文书垒起来当城池或演兵台,马队整齐排列,蔚为壮观,能自己独自玩上几个小时。有时点将出征,有时两军对阵,有时屯兵埋伏,有时交战厮杀。偶有“阵亡”的骑马人,就再去东安市场北门内的柜台上“招募”补充。

    泥人柜台里也卖些旧货。我记得有家柜台的最下层,有一套长期无人问津的尘封泥人,大约有六七十个泥人组成,一律身着绿色的袍子,袍子上有黄色的团花,头戴黑帽盔,手里都拿着家什,或吹打鼓乐,还有抬着东西的,彼时太小,不识为何物,看样子很像兵勇。那时我正为马队有将无兵而遗憾,很希望得到这套着装统一的队伍。那些小人儿大约有两寸高,每个小人儿的屁股后面都有一根铁丝支着,形成三条腿,这样就立得住了。我问过价,好像要三十块钱,当时是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我哪有那么多钱买?每次去市场总要蹲在柜台边上看半天,舍不得离去。忘了是一个什么机会,有位二百五的亲戚为了讨我高兴,经过讨价还价,终于二十五元成交。掌柜的发誓说那是民国初年的玩艺儿,认倒霉蚀了本。结果买回家惹了祸,家人们一下认出那是一支大出殡的队伍,拿家什的前导是各种执事和雪柳,抬着的是影亭,只是幸好缺了抬棺椁的一组。最后的下场是那位二百五的亲戚不但二十五块钱扔在水里,还挨了一顿臭骂,那一套绿色的大出殡队伍一次也没玩成,不知所终了。我想如果保存到今天,是可以送到民俗博物馆去的。

    走过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货摊,到了市场中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往东是奇珍阁、峨嵋酒家、小小酒家、五芳斋等饭馆,往西则可通过档次较高的“老虎摊儿”,直抵市场西门。“老虎摊儿”多是卖中外古董的,专做洋人生意,谓之“走洋庄儿”,因为可以漫天要价,故又称“老虎摊儿”。十字街是市场中最明亮的地方,四面都是“水果床子”,在几个一百瓦的灯泡照耀下,堆积如山的果品显得格外鲜亮,五十年代,这里是北京最高档次的水果售卖场所。

    夏秋两季是鲜果最丰盛的季节,瓜果梨桃应季上市,不似今天常年可以吃到各地不同季节的水果,丰富是丰富,却失去了时鲜的意义。较早上市的是陆地草莓,接下来是端午的樱桃,略带酸涩的海棠,青里泛黄的水杏儿,五月鲜和蟠桃,紫红色的李子。那时西瓜上市比现在晚得多,要在夏至前后。十字街每到西瓜上市,总是捡又大又好的切开,一牙儿、一牙儿地摆在天然冰上,清香四溢。长夏溽热,逛市场口渴难当,花一毛钱买块冰镇西瓜,一口咬下去,暑气全消。淡黄或乳白的香瓜隔着皮也能闻到那种诱人的甜香。再下去是沙果和“虎拉车”,“虎拉车”今天已经绝迹了,或许被其他品种同化。那是一种类似沙果大小的东西,脆而甜,皮青绿而泛红,水头儿也大,非常甘美爽口。至于为什么叫“虎拉车”,说法各异,也有说是满语的音译。桃子的品种多,上市时间也长,可以一直维持到中秋,这时葡萄也开始上市了,玫瑰香、马奶子和沙营葡萄串串累累,晶莹剔透,还挂着白霜儿,透着那么新鲜。京白梨是北京的特产,也已经多年吃不到正宗的品种了。京白梨不但甜而水分饱满,最大的特点是肉细,可以说超过一切品种的梨。京白梨又叫小白梨,虽然好吃,但产量不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简介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目录 > 饾饤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