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性时尚
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每人每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而虢国夫人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常素面朝见天子。虽然不施脂粉,但眉还是画的,“淡扫蛾眉”。据史籍记载,唐玄宗染有“眉癖”,史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朝天子亲自推广和提倡,画眉之风在妇女中盛行不衰,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陕西人,听到过一个恶毒攻击的说法:“不化妆是兵马俑,化了妆是唐三彩。”而关于西安的“评价”则是:“一是古,二是土。”
从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画、西安长郭50号史思礼墓出土俑、西安路家湾柳昱墓出土俑等可以得知,唐代髻式很多,有几十种:同心髻,反绾髻,交心髻,鸾凤髻,抛云髻,慵来髻,抛家髻,倭堕髻,拔丛髻,堕马髻,百合髻,长乐髻,乌蛮髻,高髻,低髻,侧髻,小髻,椎髻,云髻,飞髻,花髻,凤髻……西安羊头镇总章元年李爽墓壁画中则有双环望仙髻。据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尚有惊鹤髻等。最有趣的名称是囚髻(匆忙束发急就而成的髻),扫闹髻(唐代最热闹的发型,上冲然后蓬松散乱,似乎与今天某些晚宴发型有相通之处)。
为什么不能大声说——丰腴就是美?美本来就是多样的,你有你的骨感,我爱我的丰腴!
唐代女性面部的妆容非常浓艳、华丽。一般有七个步骤。(见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装饰》141页图)
关于为什么流行男装,研究者有不同解释,如: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导致胡服流行;社会开放,女性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方便;女性自我意识较强,为了体现曲线美,等等。其实北齐、北周、隋朝同样有胡族血统,有开放的社会,却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女穿男装;体现曲线美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且更加直接;至于说方便,女性为了美,穿了多少不方便的衣服?而且唐代的时尚风格并不是追求实用。
窄袖衫、襦配长裙的基本构成是裙、衫、帔。正如著名专家孙机先生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指出的:“唐代女装无论丰俭,这三件都是不可缺少的。”
也就是说,远在唐代,中国的女性已经创造出可以媲美奥斯卡的时尚,美妙,开放,争奇斗艳。
点唇。即所谓“朱唇”,与今天的涂口红相同。元和以后,一度流行涂成黑色,就是白居易《时世妆》中讽刺的“乌膏注唇唇似泥”,这和当时的消极萎靡的社会精神面貌有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受世纪末情绪影响,流行色彩灰暗妆容颓废的时尚。
也许不能说杨玉环一个人决定了“唐尚丰肥”,但是她以丰艳之美及时登场,无疑是对这个标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想起唐人所谓“风颊厚体”之美,以及史书对武则天“方面广颐”的描写——对那种饱满大气的美的崇尚已经久违了,而许多人也许都只不过是中了“时尚”的毒、迷了本性。
花早就谢了,暗香却留了千年。这个女人,叫杨玉环。
何谓惊世骇俗?“世”是不断变迁的,而我们可能就是“俗”的一部分。
时空坐标上,唐朝和长安汇成的,就是这样一个美恣意盛开的地方。
(2)时髦成风。
在唐代,一切时尚都是从长安开始的。《后汉书》中长安时谚“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所描写的情景用来形容唐代也非常贴切。虽然本意是讥讽“上之所好,民必甚焉”,上头决策,下面会变本加厉地盲目执行,但是若从时尚角度来考察,却绝好地说明了长安作为时尚中心、时尚之都的巨大影响力。这个影响力不但遍及全国,而且波及朝鲜、日本,直到中亚。(有学者这样形象地表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原来的情况像一锅豆浆,唐朝的精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