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领袖们来了
区存在,只要不反对我们,也可以吸收它参加苏维埃工作,就是领袖人物也可以到苏维埃工作,使他脱离反动领袖,如此才更有力量;第五,回民工作现在应给以很大的注意,因为国民党也可以组织他们,回民中好的分子可以吸收入党,回民自治政府是可以组织,但仅仅把回民自治政府组织,而对回汉杂居的地区不去组织区县政府也是不妥的;第六,教民工作可以打入进去开展,就如白区工作一样,其上层活动不应放弃,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第七,对叛徒政策,现在也要有改变,过去杀了我们的,也不一定就要消灭他,革命第一,报复第二。边咀旧地,当年毛泽东在左边的窑洞里住宿也就是7月10日这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分手。周恩来留安塞县,等候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毛泽东带随行人员从安塞起程前往志丹县城。

    当天下午,躺在担架上的毛泽东,翻过王瑶,沿杏子河而上,到杏河镇牛园子时,天色已暗。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干邵迎住毛泽东一行,拐上了只有几户人家的边咀村。边咀村民已经得到政府干部的通知:“今天要来红军队伍的首长,路过这儿住一晚上,有大事情商量,不能吵闹。”朴实厚道的村民按照政府干部的要求,腾出了最好的石窑院,并打扫得干干净净,各家都拿出来最好的被褥。边咀村最高处有一院方正的石窑院,是大商人李林芳修建的,院里共有11孔窑洞,中间5孔接口子窑洞,两边各筑3孔面对面的石窑。毛泽东住在中间那排最西边的窑里。

    尽管连续几年歉收,边咀人的生活非常艰难,只有一些豆子和小米,吃得是从山野里挖来的苦菜。但是村民视红军为亲人,女人们在锅灶间忙碌起来,做米饭的做米饭、煮苦菜的煮苦菜、削土豆的削土豆,村里人倾其所有,做了主食是小米饭,菜是土豆熬苦菜的晚饭。夜色很深了,院子里铺了很多的羊毛毡,横七竖八地睡了许多的人。毛泽东窑洞里依然亮着油灯,窗户上不时映出他踱步的身影。第二天吃过小米稀饭、蒸洋芋之后,毛泽东一行走上山坡的大路,向县城而去。

    7月11日中午,毛泽东一行翻下小石山,走进了志丹县城。城外的大路两边,站满了迎接的人群,人群中有红军大学学员、有中央机关干部、有当地群众,顿时响起了口号声:欢迎毛主席!红军万岁!毛泽东微笑着挥手向大家致意,用湖南话说:“同志们好啊!大家好!”博古、李维汉等人迎上前和毛泽东亲密握手问候,重逢的的笑容挂在脸上。站在欢迎人群里的县政府军事部的王海,一眼就认出了指挥过直罗战役的毛主席,激动地大声告诉身边的人说:“是毛主席,他就是毛主席!”。原来,王海在参加直罗战役中,腿部负伤,担架一时上不来,伤员都集中在坑道里等候。想不到,毛主席、周副主席和罗瑞卿走过来观察战情,看到伤员后,急忙下到坑道里挨个看望伤员,拿下自己身上的水壶,给重伤员喂,还安慰说:“喝点吧,喝点水就会舒服些,担架上来就送你们去医院。”那次经历让王海铭记在心,此时他高兴地和欢迎的人群一起,有说有笑的跟上毛主席一行,走到了中央领导的红石小院住处,才恋恋不舍离开了。

    到达志丹城的毛泽东,在第二天给彭德怀致电:

    我昨天到保安,周尚在安塞。

    为了便于生活上照顾怀有身孕的贺子珍,工作人员给他俩安排了一孔宽而不深的大石窑洞。这孔窑洞开有两个门,窑洞里面砌了一堵墙,把一孔窑洞隔成了两个小窑洞,墙中间有过洞。窑顶还能看到锤錾留下的拉拉茬茬的痕迹,北侧窑壁有一个自然形状的石龛,石龛下筑有小土炕。工作人员知道毛泽东个子高,躺不下,就将石龛凿大,请当地老百姓重新盘了炕,架上蚊帐,就算是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睡觉的地方了。又借来桌椅安放在小窗前,地下摆了几个可以坐的木墩,墙上挂了地图。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简介 >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目录 > 领袖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