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敌视势力十分猖獗,斯诺遭受政治歧视,身处逆境,依然关注中国,写作出版了《红色中国杂记》、《复始之旅》等书。1959年,斯诺携妻儿移居瑞士,住在日内瓦湖畔的乡间。1960年6月到11月,他作为美国《展望》杂志记者第一次访问了新中国,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会见了他。1964年10月到1965年1月,斯诺作为法国《新直言》周刊记者,第二次访问新中国;1970年8月到1971年2月,斯诺携夫人洛伊斯惠勒第三次访问新中国,参加了国庆大典,还和毛泽东进行重要谈话,就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交换意见。1970年9月23日,在外交部黄华的陪同下,斯诺和夫人来到当年的红都志丹,受到全城群众的盛大欢迎,他特意与黄华站在毛泽东旧居前合影留念。
1971年秋天,斯诺卧床不起,查出患有胰腺癌,病情极为痛苦。他的夫人惠勒女士感到孤立无援,给丈夫的家人、她的亲戚、他们的住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写信,寻求帮助,期望挽救斯诺的生命。最后她给斯诺的好朋友、住在中国的马海德医生写了一封信,很快收到了马海德和周恩来的回信。1972年1月26日,大雪纷飞,马海德带着中国专家飞抵了日内瓦,来到斯诺家中,转达了中国政府、毛泽东、周恩来的问候,专家组给斯诺检查身体后,确认胰腺癌已到晚期,不适合接到中国治疗,就地把斯诺家改造成病房,细心护理、努力救治,每三天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一次斯诺的病情。
1972年2月15日,这位著名的新闻记者,在日内瓦湖畔的埃辛斯村家中去世,享年66岁。
按照斯诺的遗嘱,1973年10月将他的一半骨灰安葬在了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周恩来等领导人前来参加安葬仪式,邓颖超主持,廖承志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致了悼词。
斯诺的另一半骨灰在半年后,被安葬在美国纽约州的赫德森河畔。他最后未完成的、第十一部著作《漫长的革命》,经洛伊斯·惠勒整理后出版。
斯诺的前妻海伦·福斯特女士,一直为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出版了8部著作,在中国政府的两次邀请下。1972年11月至1973年2月来到中国访问,会见了朱德,先后去了燕京大学以及曾居住过的上海、南京、广州,还专程到志丹县、延安、韶山等地访问。1978年,海伦·福斯特又一次访问中国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皆相继去世,她禁不住失声泣泪。1991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把首届“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授予海伦·福斯特女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给她颁发了“人民友好使者”荣誉称号。海伦女士在临终时,眼含热泪说:“我爱中国,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2007年9月,在海伦·福斯特诞辰100周年之际,美国海伦·斯诺研究会代表团专程到中国访问,于9月6日来到志丹县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