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养的孩子
曾在家乡浙江岱山县领导组织盐民运动、后来担任于都县委书记、胜利县委书记的金维映,1933年秋天被组织调到瑞金县,担任扩红突击队总队长,后调人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长。1934年初,出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当年春夏之间,30岁的金维映和37岁的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结婚。
李维汉曾赴法国留学,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回国后担任中共湘区执委会书记。1928年党的六大后,历任中央巡视员、中共江苏省委兼上海市委组织部长。在中共中央六届二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代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之后去莫斯科学习,回国后任中央组织部干事、部长。
1934年10月份,夫妻俩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李维汉兼任军委二纵队司令员和政委。经受了长征九死一生的磨难和饥寒交迫的煎熬,夫妻俩终于在陕北苏区安定下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金维映有了身孕。
中共中央机关来到志丹定都后,李维汉和金维映住在炮楼山下。1936年9月9日,金维映忽然临产,由贺子珍、刘英、李坚贞三人帮助接生,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欣喜万分。
李维汉和金维映给孩子起名罗小金(即李铁映),“罗”是取李维汉的原姓,“小金”里面含有金维映的姓。孩子是他们爱情的结晶,用孩子的名字佐证着他们俩人心心相连。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说:金维映刚生过小金,过了两天,就有国民党的飞机在保安城上空盘旋,进行轰炸,我看见李维汉同志怀里抱着刚出世的小金钻防空洞。大家看到了都为孩子担心,怕受了风,李维汉同志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说:“真的没有法子。”大家能看出来他是非常喜欢这个孩子的。
长征之后的金维映营养严重不足,分娩后身体非常虚弱,没有奶水哺乳孩子,加之中央派遣李维汉去盐池、定边一带从事团结回民和蒙民的工作。再三考虑后,他俩决定把孩子寄养在当地的一户人家里。通过一个名叫李海清的医生了解到,在县城南三里路的麻地坪村,有一个叫段世章的前不久夭折了一个婴儿,政治可靠、条件合适。于是,在小金出生后的第七天,金维映看着孩子被抱往段世章的家,禁不住泪流满面。为了感激,也为了孩子,金维映把长征时一直带在身边的红木箱子送给了段家。
段世章家坐落在面向东南的山脚下,越过一片广阔的种植了各类农作物的台地,就是一大片柳树滩,滩下是清格凌凌的周河水。这里家禽结队,羊儿星散,与县城的中央机关的生活环境相比要好些。李铁映的到来,让段家异常欢喜,消减了他们夭折婴儿的伤痛。对组织上的嘱托段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是中央领导的孩子,是中国革命的后代,由此对孩子万分的呵护,还给孩子起了一个乳名“招娃”。为了孩子,段家特意拿出仅有的积蓄,买回来一只奶山羊,用羊奶辅喂孩子。在那个战争年月,小招娃得到了段家的细心照顾,天气炎热了,担心窑洞里闷热,就抱着孩子在树荫下透气纳凉。天寒地冻了,段家夫妻不敢在家里燃木炭火,怕烟火呛了孩子,就反复把土炕烧得暖暖和和,将孩子放在最舒服的地方。
1937年1月,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离开志丹,移居延安后,红色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展,延安成为稳定的大后方。李维汉担任了中央党校校长,金维映和长征过来的女干部蔡畅、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等一起到中央党校接受轮训。之后,金维映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女生区队长,和女学生同吃同住。随着全民族的抗战,全国各地来延安的青年越来越多,党中央为了快速培训人才、输送干部,筹办陕北公学,李维汉担任了陕北公学党组书记,金维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