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黄桥一役,新四军扬威
    9月间,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向驻重庆的周恩来发电,让周以如下方针与国民党交涉:“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这里的“韩”,指的是国民政府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陈”是指陈毅,“黄”是指黄克诚。原来,此时蒋介石又掀反共高潮,韩德勤部欲拿兵力较单薄的新四军下手。针对于此,八路军第五纵队在黄克诚的率领下,驰援新四军。在这种形势下,才有了上述中共中央的电报。

    10月4日,敌第三十三师经分界向黄桥东北进攻。第一一七师在野屋基、何家塘一线进攻黄桥,独立第六旅也从高桥北面进攻黄桥。枪声一响,苏北各种势力都密切注视着黄桥决战的胜负。

    苏北,地处上海、南京、蚌埠、徐州侧背,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质,也是日本侵略军华中和华北两个战略集团的接合部。在苏北坚持敌后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桥决战是惊心动魄的。

    11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成立了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叶挺为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

    敌人的力量显然比新四军强大。但是陈毅看到,韩德勤虽然有15万多军队,但派系繁多,各部队之间矛盾很深,难以统一行动。这些军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黄桥一战,陈毅指挥新四军歼敌11000多人,乘胜连克海安、东台。14日,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县白驹镇与陈毅、粟裕指挥的新四军部队胜利会师,从而基本完成了八路军、新四军协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红旗十月满天飞。

    陈毅和粟裕决定利用这些部队之间的矛盾,打开苏北抗战的有利局面。

    一部分是第八十九军,该军辖第三十三师、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江苏省常备第一至第十保安旅。这一部分军队是韩德勤的“嫡系”。第二部分是苏鲁皖边游击军,下辖第一至第十一纵队,共约3万人,部署在泰州及其附近地区。李明杨为游击军总指挥,李长江为副总指挥。他们属于地方实力派。第三部分是由国民党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的游击第八军,由陈泰运指挥,名义上隶属于李明扬和李长江,实际是宋子文系统的力量。

    9月3日,韩顽兵分两路南犯。新四军在首战营溪击退韩顽进攻,进而攻取姜堰后,仍向韩顽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韩德勤乘机提出,以新四军退出姜堰为条件实现停战,陈毅当即同意。30日,新四军撤出姜堰,由李明扬、陈泰运接防。新四军忍让求全,顾全抗战大局的态度,博得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进一步争取了李明扬、李长江和陈泰运,使韩德勤更加孤立。

    韩德勤凭借自己的军队优势,时时都想兼并“二李一陈”。“二李一陈”虽然隶属韩德勤指挥,但对韩德勤的排挤非常不满,他们暗中联合,反对韩德勤。因此,这些军队之间各怀叵测,明争暗斗。

    几十年后,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在北京聚会,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叶飞兴奋地说:“章枚,唱《黄桥烧饼歌》!”章枚起立,用带有广东乡音的普通话和苍劲的声音引吭高歌:“黄桥烧饼黄又黄”,老战士们击拍唱和:“黄黄烧饼慰劳忙……”歌声把他们带回到青年时期血与火的黄桥战场。

    为了贯彻“向东发展”的方针,陈毅、粟裕决心东进黄桥。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东进淮海地区,从而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保持苏北反共阵地,企图先消灭立足未稳的新四军,再歼击南下的八路军,于是调集重兵进犯黄桥。

    黄桥,位于泰县、泰兴、靖江、如皋等县的中心。以黄桥为中枢建立根据地,东可向南通、海门敌占区挺进,北可以与八路军接应。黄桥周围数县物产丰富,人口稠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简介 >百团大战·利剑划破囚笼目录 > 黄桥一役,新四军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