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救国?误国?国人鄙弃蒋介石既定国策
们准备,敌人也在准备,而且敌人的准备比我们更快。人家走百步,我们走一步。如果要准备到同他一样才来抵抗,我们就永远不会有抵抗的一天。他直言揭露说:“九一八”以来,我们日言准备,但多准备一年,即少见了几省;多准备一天,即多一桩丧权辱国的协定,所以这种亡国的谬论如不改变,只有待机去做亡国奴罢了。总之,“抗战则存,屈服则亡”。“只有彻底摒弃‘不抵抗主义’,立即对日作战,才是中华民族当前之唯一出路”。

    李宗仁并针对所谓的“日本武器精良,中国武器落后”的“抗日三天亡国”谬论,批驳道:战争胜负并不是决定于军事设备而决定于被压迫者的坚决牺牲精神,“被压迫民族之恃以抵抗强暴者,不在飞机大炮,而在坚定之民族意志”,这正是日本难以征服中国的地方。李宗仁坚信,在未来的中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居于被侵略之地位,必能踔厉发奋,万众一心”,而日本之好战者“仅为少数野心军阀”,大多数日本国民则将处于“消极甚而至反抗之地位”,“中国抗日不独无失败之理由,且最后胜利必归我国”。

    李宗仁敢于公开批驳蒋介石,并提出与蒋介石主张相悖的抗战理论,除了他的民族情感、政治胆略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李宗仁对中日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乃至战争性质作了全面考察、分析,看到了中日一旦开战总体上对我们有利的因素,远远大于不利因素。李宗仁认为:军事上,“一旦战争爆发,日军虽可封锁我海岸,侵占通商口岸,但却无法割断我全民族之生命线,农民仍可耕种劳作,自给自足。只要抗战爆发,各国断绝其原料来源和封锁市场,即不难置日寇于死命;政治上,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外疯狂侵略使日本政局陷入极度不安。而我国则因为被侵略之故,国民必能一致团结,奋起抗争,以拯国难。”从国际上看,美、英等西方大国都已认识到法西斯对世界的危害。日本在远东势力的膨胀,势必加剧与英、美、苏等国的矛盾冲突,诸列强国家虽无发动对日战争的决心,但日本则因公然撕毁华盛顿条约,退出国联,国际环境已陷入孤立。我若实行坚决抗战,自可取得列强的同情及援助,而日本则因中国战场旷日持久,实力被消耗,列强将乘机制服它。只要我们能够奋起抗战,坚持到底,敌人的弱点、短处就会日益暴露,我们的优点、长处就会日益发挥,日本不但不能吞并中国,而最终必将陷入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中枢当局尚无抗战决心、压制抗日力量、堵塞抗日言论的当时,李宗仁有胆量对当局的既定国策提出质疑,并系统阐发他的具有政治远见和战争谋略的“焦土抗战”理论,是可贵的,可以说他后来能够建勋台儿庄、成为抗日名将也不是一日而成的侥幸之功。

    蒋介石的错误国策,在国民党党政高层,由个人分歧,逐渐引发为新的政见之争,形成主战派和主和派两大阵营,使原来本就比较复杂的派系又出现了新的裂痕。围绕抗日还是退让,主和派主要是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过去的亲日派,他们坚持对日妥协,积极反共的政策。主战派主要是在国民党军政人员、地方实力派中的若干富有民族正义感和爱国心的人士,如冯玉祥、李济深、李宗仁等。

    但对日主和的妥协派却掌握着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中枢的主导权,1932年的淞沪抗战,发生在蒋介石不情愿的情形之下,因而一开始就决定了这场战事的结局。这一战事爆发前后,蒋介石竞指使军政部长何应钦连续三次急电19路军:“着该军忍辱求全,避免冲突,万毋妄动,以免妨碍国防大计。”

    1月31日,何应钦又致电蒋光鼐、蔡廷锴和上海市长吴铁城,要求接受各国领事的调停。并命令19路军“严守纪律和秩序,非有上官命令,不得任意射击,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二章 救国?误国?国人鄙弃蒋介石既定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