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撤张?捕蒋?西安城“风雨欲来”
后,华北已名存实亡。最近,日伪军又大举进犯绥远,进一步窥视我国西北,国家民族的危亡,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

    说到这里,张学良潸然泪下,感情十分激动,接着又继续说:“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着想,还是为委员长个人的威信着想,都应该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不停止内战,不举国团结一致,就谈不到抗日;不抗日,也就谈不到救国图存。现在全国的人心,都一致要求政府抗日,若再继续‘剿共’打内战,必然丧失人心,绝对不会有好结果!请委员长三思而行!”

    张学良慷慨激昂的陈词,声泪俱下的表情,苦苦劝求3个小时,也软化不了蒋介石的铁石之心。蒋介石毫不动摇地坚持他的“剿共”立场,还怒斥张学良年轻,受了共产党的宣传蒙骗,最后他面对张学良说:“你现在就是拿手枪打死我,我也不会改变削平内乱的政策。”这样,张学良的“哭谏”又失败了。

    张学良还不甘心,他又让杨虎城找蒋介石再行力谏。杨虎城明白对蒋介石再劝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张学良既然说了,他便于第二天上午11时去了华清池谒蒋。但为不引起蒋介石的生疑,杨虎城把话说得很谨慎:“抗日是人心所向,不抗日,国家没有出路,至于红军宜用政治方法解决。”蒋介石也心平气和,但措辞十分严厉,说:“共产党必须听从政府的命令,缴出武器,遣散红军……现已东西南三面合围,北边已令马少云派兵截击,一举可以把红军赶到长城以北沙漠里,到时他们无法生存,只有投降一条路……有主张抗日而不主张剿共的军官,你放手撤换,我都批准。”说到这,蒋介石怕杨虎城情绪对立,又缓和口气说道:“你是本党老同志,我们和共产党是势不两立的,消灭了共产党,我会抗日的。”杨虎城见蒋介石的态度依旧,而且不会改变,只好告退。

    杨虎城劝说无果而返之后,立刻面见张学良研究对策。在向张学良陈述了劝蒋的经过后,杨虎城再一次提出:“我们应该立即行动,不能失去时机与人心。为了抗日救国,牺牲这两个团体(指东北军与17路军)也值得。”张学良终于同意了杨的建议,说道:“我们为了国家,对蒋介石也算仁至义尽了,现在只有干的一条路了。”

    在张、杨对蒋介石彻底失望的同时,蒋介石也深感迫使张、杨就范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是,蒋仍然没有放弃月余来对张、杨持续施压,压张、杨“剿共”的既定手段。

    首先,设法创造有利于用兵西北的政治环境。在11月1日以“汉奸说”痛斥张学良之后,蒋介石也明白此时“剿共”,特别是压张、杨“剿共”政治气候十分不利,于是,他委派外交部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进行了六七次会见;指示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和日本总领事须磨频繁接触;指示驻日大使许世英与日本外相有田进行多次商谈,以“经济提携”、“共同防共”为条件,以换取在此次“剿共”时不发生日军大举侵华行动。接着,他于17日飞抵太原召见阎锡山,要求阎转告傅作义:不许绥东战事继续扩大,由南京从外交设法缓和日伪进攻,以争取绥东停战。他指出:“现在要剿共,不是大举抗日的时候,绥东战事要适时停止。”18日,又飞往济南与韩复榘晤谈,并通过韩向宋哲元转达其“剿共”方针。为了寻求日方对他“剿共”的配合与支持,他还于23日下令在上海逮捕呼吁抗日救国的“七君子”。

    其次,蒋介石加紧了威慑西安的军事、政治攻势。他利用大办祝寿活动,炫耀他的权力和政治影响力;他借“剿共”之名,炫耀他的军事实力;他利用特务系统不断散布谣言,先是传出“蒋介石已命令万耀煌的13师经咸阳向西安推进,董钊的28师迅速进驻临潼”;后又传出“蒋介石严令张学良前赴洛川、杨虎城前赴韩城,立即督率所部进攻陕北苏区,还命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四章 撤张?捕蒋?西安城“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