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放蒋?扣蒋?西安内部又生歧见
张学良自恃与蒋介石、宋美龄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发动事变他本来就没有加害于蒋介石的意思,而单纯为了抗日,现在抗日的要求蒋介石答应了,他认为应该放蒋回去。至于个人安危,他早就置之度外,张曾不止一次地说:只要抗日能实现,就是牺牲我张学良,甚至东北军,也是值得的。所以,他对安全保证的问题较少考虑。

    而作为参加这次事变的众将士来讲,安全保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蒋介石拒不在协议上签字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将士觉得,蒋介石不签字,就是想着将来不认账,这关系着十几万人的生命,不能轻易放他走了。

    17路军的将领们反应很激烈。他们认为,张学良同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蒋介石可能会原谅张学良,但决不会原谅一同参加事变的17路军的将领。他们甚至想干脆把蒋介石杀掉。

    东北军的将士也不同意在没有具体担保的情况下放蒋。

    于是,张、杨委托他们的智囊幕僚讨论提出意见。23日下午,高崇民主持召开设计委员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杜斌丞、申伯纯、王炳南、应德田、卢广绩等。会议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和平谈判的条件;二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释蒋。与会者关心的是最后一个问题,因而讨论自然地集中到这个问题上面。对这个问题,与会者辩论非常激烈,他们提出须有下列二项保证才能释蒋:

    一、“中央军”撤出潼关,解除对西安的军事威胁。建议由阎锡山出来做保证人。并将潼关至洛阳之间划为缓冲地带,由晋军驻防,使蒋介石想报复也报复不了。

    二、先释放在上海被捕的救国会“七君子”,取信于全国人民。

    和平谈判的会议记录人应德田情绪激烈地说:蒋介石是大家提着脑袋捉的,不是张、杨两个人的事情。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不行!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里,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干脆就先把蒋干掉。

    会议最后作出决议:没有保证,蒋不能走。

    发动事变的另一个主角——杨虎城,也主张有条件放蒋。

    杨虎城原本是不主张放蒋,或者说是主张缓一步放蒋的。12月18日,周恩来与其会谈后形成了和平解决事变的共识。但是,对于放蒋,他坚持必须是有条件、有保证的。20日,张学良在新城指挥部同杨虎城商量正式谈判和释蒋问题时,杨虎城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必须改变,蒋介石至少应以谈话方式向全国公开表明这一态度。当天,宋子文已到西安,张学良告诉杨虎城:蒋介石已经暗示可以同意张、杨的团结抗日主张,但由于他不在南京,无人作主;并说抗日是有准备的,只是没有完成,不能不采取稳健办法,等等。据此,张学良希望杨虎城同意放蒋。他说:“蒋屡次表示,他以人格作保证,看来不至于欺骗我们。”杨虎城说:“放他是一定的,你不要着急,看看下一步再说。”24日上午,双方谈判当中,宋子文提出蒋介石下令停战撤兵即回南京的要求,杨虎城与周恩来都没表同意。

    杨虎城为何对有条件释蒋如此执著?

    这是因为,杨虎城从1929年附蒋以来在多年与蒋打交道的经历中感到,蒋介石根本不是一个守信义的人,与他谈信义是幼稚的。杨不止一次说:与蒋介石斗,“中国任何军阀,包括我们在内,都‘经不下’(陕西话“斗不过”的意思),只有共产党才够得上蒋的‘敌手’”。因而,他对蒋介石的担保根本不信,他虽然对放蒋没有意见,但对如何放法,却认为必须严密考虑,绝不能轻信所谓“人格担保”。只有抓住了他的辫子,才能使他有所顾忌而不至自食其言,或回过头来打击报复。

    扣蒋之后,杨虎城及其亲信曾设想过对蒋的处置方案: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十章 放蒋?扣蒋?西安内部又生歧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