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尾章 功乎?过乎?青史千秋有评说
个恢复自由的三个条件:一是承认西安事变是上了共产党的当;二是要交出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给张下的不抵抗电报;三是释放后必须出洋。张学良没有同意这些条件,因而张之恢复自由也就自然作罢。至于杨虎城将军所受到的迫害更甚,诚如他对蒋之“睚眦必报”的判断。蒋对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使其“丧失”所谓领袖尊严始终耿耿于怀,甚至将发动反人民内战终致失败的“原因”也记在张、杨两将军账上。而因杨虎城较张学良年长,蒋便认为张学良是受了中共与杨虎城的“蛊惑”。因而对杨将军恨之入骨,对回国请缨抗日的杨将军报以长期羁押,且待遇更恶,更不肯让杨将军重获自由而“放虎归山”。

    1949年1月,蒋介石再次宣布“引退”,由李宗仁执行总统权力,与中共进行和谈,寄希望于“划江而治”。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机会,再次做了营救张学良、杨虎城的努力。李宗仁当即同意,并下令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但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对李宗仁的命令根本置之不理,旨在恢复两将军自由的努力再度落空。而8个月后,杨虎城将军即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此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已陷入穷途末路的形势下,中共加快了营救张学良的步伐,此时,蒋介石的嫡系张群在昆明被扣,毛泽东、周恩来遂决定用张群换回张学良。遗憾的是这一命令还未传到昆明,张群已被卢汉“义释”离滇,毛、周只能为失去这一营救张学良的天赐良机而仰天长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依然失去自由的张学良,中共中央仍通过各种管道与张学良建立联系。1961年年底,一封由周恩来亲笔书写的密信,几经周折被送到张学良手中,张学良展念此信,上面赫然写着16个大字:“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有期。”这封密信虽然只有短短数语,但却寄托着中共对张学良这位“老朋友”的关心与期待。

    1975年12月20日,周恩来在离世前十几天,又专门找来时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的罗青长,再三嘱托他:“不要忘了台湾的朋友。”

    2000年6月,已寓居美国的张学良将军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特意发去贺电向他热情祝贺。随同贺电送达美国的还有一盆插满100朵玫瑰与200朵康乃馨的花篮。当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也向张学良先生和赵一荻女士发去了贺电。两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共同为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祝寿,这在中共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西安事变及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历史贡献。指出: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矗立于北京郊区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其馆藏陈列中从来没有忽视张、杨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对实现举国抗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该馆就这段历史的总结性史实陈述如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由内战转向准备抗战的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南京国民政府当局终于逐步转变了长期以来在“攘外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尾章 功乎?过乎?青史千秋有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