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运筹华北
,加强京、沪的防务。

    为了促使傅作义同意放弃华北南下过江,蒋在会上宣布任命傅作义为华东南军政长官,并通过何应钦在会后同傅作义谈话,说华北军队经海、陆两路南撤过江,舰船已准备好,由傅全权指挥,以此来诱使傅上钩。

    对此,傅作义采取了以攻为守的姿态,强调南下太困难,不赞同马上南撤,使得蒋介石拿他也没有办法。傅在会上坚决主张同共产党血战到底,以最突出的主战派面目出现,提出坚守华北,誓死挡住东北和华北共军南下,并说:“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时间,让总统在江南顺利组成第二线兵团,尔后就好组织反攻。”

    5日,何应钦、顾祝同、白崇禧、傅作义在何应钦的官邸商讨华北作战方策,傅作义说:”委员长的意见,昨晚我考虑再三,也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东北失陷,对华北十分不利,但依我个人拙见,华北的战局还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悲观,我自信还有扭转华北战局的办法。南撤方案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宜实施。因为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在今天这种场合,没有蒋介石在场,傅作义讲起话来顾忌自然少多了。傅、何、顾、白四人军衔、职位都无大的差别,加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南京政府还有赖于傅作义。

    作战厅同意傅固守平津的意见,但希望傅能各个击破包围归绥的解放军华北三兵团和太原的华北一兵团,傅作义只是摇头,嘴里念叨着“难呀,难呀”!

    蒋介石这一天虽然没有出席会议,但会议的进展和傅的态度他十分清楚。他听说傅作义的意见与自己原来想法不谋而合,他对向他汇报的何应钦说:“固守华北,这不仅符合党国利益,可以迟滞江北共军南下,有较宽裕的时间加强长江防务。同时,也可以使美侨在华北特别是在平津地区的利益受到保护,所以美国也会支持我们这样做。”

    会议期间,蒋同傅几乎每个晚上都进行个别密谈。蒋一再要傅准备率部南撤过江,并要傅作义出任华东南军政长官,指挥华东南四省蒋军作战。傅对蒋授予如此高官厚禄,始终采取婉言谢绝的态度。傅不愿南撤和接受蒋的高官大位,除了怕蒋的调虎离山计外,对于蒋家王朝的前途,也完全丧失了信心。

    傅作义一回到北平,就向他的心腹幕僚们讲述了南京军事会议上的情况,他决心在林彪主力入关之前,抓紧时间,利用美援装备再扩编10至20个师。傅作义说:“只要手中有兵一切都好办。共产党搞土地改革大得人心,我们也搞‘耕者有其田’,争取人心。誓死坚持华北,实在不行,再到绥远去打游击。”所以,“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就成了傅作义当时处理华北战局的基本方针。既可守,又可逃,是这个方针的实质。

    傅作义为什么力主坚守平津

    还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前,傅作义就与其属下研究制订了华北行动的三个方案:一是适时放弃冀热察诸省,全军转入绥远休养生息;二是适时放弃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城市,一部暂时控制北平,主力集中于天津、塘沽,以便在情况不利时由海上南撤;三是蒋傅两系主力分别向津、沽和绥远转进。

    实际上,摆在傅作义面前的只有守和撤两条路。撤又分为向绥远和江南两路。但傅作义不愿意也不敢实行南撤。一方面,由于傅作义发迹的本钱是第三十五军,以及后来由三十五军逐渐派生出来的一○四和一○五两个军,起家的根据地是绥远,他的这些部队素称察绥军,基本成员是绥远和察哈尔人,故土难离,傅是很难将他们带往江南的。

    另一方面,与蒋共事多年,傅深知蒋的为人,离开自己起家地盘,寄于蒋氏篱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排挤,甚至被吞并。因此,对傅来说,南撤等于死亡,西退绥远“老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平津战役实录简介 >平津战役实录目录 > 第一章 运筹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