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运筹华北


    1948年的深秋,傅作义指挥的部队,大约还有60余万人。他的主力部队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部署在东起北宁线的滦县,西至平绥线的柴沟堡,约600公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为重点,摆成了一字长蛇阵。

    第一防区,为西翼张家口防区,包括傅系1个兵团,2个军,7个师和2个骑兵旅。防区以张家口为中心,包括怀来、宣化、张北、崇礼、万全、柴沟堡、怀安等城镇。这个防区的指挥官第十一兵团司令名叫孙兰峰,是傅作义的心腹。孙率领兵团部和袁庆荣的一○五军3个师和保安部队,驻守张家口。傅系一○四军军部及其所属3个师驻怀来。傅系王牌主力三十五军3个师,由军长郭景云率领作为机动部队,来往于北平和张家口之间,驻北平丰台,作为傅的保驾部队。傅系总部直属一○一军之二七一师,驻守宣化。傅系骑兵第五旅和第十一旅,驻守左卫、柴沟堡、怀安等城镇。

    第二防区,为总部所在地北平防区,包括傅作义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李文的第四兵团和石觉的第九兵团。共有5个军,14个师和1个骑兵师,25万人马。防区以北平为中心,包括北平外围的怀柔、密云、平谷、昌平、顺义、南口、良乡、涿县、八达岭、门头沟、房山、通县、固安等城镇。傅作义的总部驻北平中南海。傅系郭景云的三十五军,原建制属张家口的第十一兵团,但该军为机动部队,驻丰台,来往于北平至张家口之间。傅系的骑四师和新三十一军驻北平城郊区。李士林的一○一军军部和3个师,决定放弃保定移驻良乡、涿县地区。石觉的第十三军及其4个师,决定放弃承德,移驻通县、怀柔、密云地区,袁朴的第十六军军部及其3个师,驻南口、八达岭、昌平地区。

    第三防区,为左翼津塘防区,包括蒋系侯镜如的第十七兵团,共5个军,16个师。防区以天津、塘沽为中心,包括唐山、芦台、汉沽、廊坊、杨村、杨柳青、宝坻等城镇。第十七兵团司令兼津沽防区司令侯镜如率本兵团及段沄的八十七军等部,驻守塘沽地区。津沽防守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率领本部直属5个师和林伟俦的六十二军,刘云瀚的八十六军等部驻守天津市及其周围郊区。黄翔的九十二军军部和郑挺锋的九十四军军部及其所属共6个师,分驻天津之廊坊、杨村、杨柳青、宝坻等城镇。

    在具体兵力部署上,傅作义是煞费苦心的。他有意把蒋系部队摆在北宁线,把傅系部队摆在平绥线,一旦东北解放军主力入关,蒋系部队首当其冲,而傅系部队在不利情况下,可以向绥远逃之夭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敌人在平津固守,还是从平津撤退,在蒋介石、傅作义和美帝国主义三者之间,同床异梦,各怀鬼胎。蒋介石既想让傅作义固守华北,迟滞解放军南下,又想把华北兵力全部南撤,巩固江南防务,举棋不定;傅作义也脚踩两只船,想看看形势变化,平津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西逃绥远,不得已时就向南逃跑,但又摆出固守的架势,想捞取美援,扩充实力;美帝国主义看到蒋介石大势已去,从援蒋武器中拿出一部分,直接供给傅系部队使用,好让傅作义固守平津,维护美帝国主义的利益。

    蒋介石原先设想的华北国民党军走向的三个方案

    还是在辽沈战役期间,蒋介石几次去东北中途住北京圆恩寺行邸,曾几次与傅作义谈到了关于傅作义五六十万大军今后的去向问题,曾设想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固守天津、塘沽,准备南撤。这种方案主张放弃张家口,集中兵力于天津、唐山间,并以塘沽海港为中心,构成60里半弧形滩头阵地,以便必要时可把华北60万守军由海上撤到江南。一来增强京沪的防御力量;二来可作为拱卫江南半壁河山的一个支柱。这个方案,实际上是蒋介石的一个如意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平津战役实录简介 >平津战役实录目录 > 第一章 运筹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