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第二条战线
作义抗日胜利后说的一句“想解甲归田”为引子,大做文章。她说爸爸“表里不一,言行两样”,一面高唱“解甲归田”,一面充当蒋介石打内战的急先锋,解危大同,攻占张家口……使傅作义无言以对。她现在是天津《大公报》的记者,为了开展对傅作义的争取工作,北系学委书记佘涤清与南系学委书记王汉斌商定,将她和她的爱人周毅之(地下党员)调来北平做长驻北平的记者,以便留在她父亲身边,做说服和规劝她父亲的工作。此外,她还以照顾父亲生活为由,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这就可以了解到傅作义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傅作义派代表与解放军开始谈判后,傅冬菊每天都要到东皇城根李中同志家里和崔月犁(有时是佘涤清)见面,她总是高高兴兴、满面笑容、不慌不忙地把她父亲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崔月犁(或佘涤清)。傅作义有时思想斗争激烈,唉声叹气,发脾气,转圈子(在室内长时间地踱步),嚼牙签,甚至想自杀。对傅作义这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地下党都很清楚。有时头天晚上发生的事,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这些情况地下党都及时写成电文,由交通员迅速送译电员,再送地下电台,直接报告刘仁,由刘仁及时转给平津前线指挥部。

    解放后,聂荣臻司令员对刘仁谈起此事时说:“你们对傅作义的动态了解得可真清楚,在战场上,像这样迅速、准确地了解敌军最高指挥官的动态乃至情绪变化,在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它对我军作出正确的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进行正确的部署,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条渠道,就是通过华北“剿总”联络处长李腾九。

    李腾九,字荣骅,河北任丘人,1903年4月生,1919年8月至1923年8月,在保定军校第9期步兵科学习,与傅作义可称为前后同学。1932年到绥远傅作义的三十五军任中校团副,1933年升上校参谋长。1935年任三十五军通讯处长、1938年5月任绥远游击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任第八战区军务处长,1945年8月改为第十二战区军务处长。

    李腾九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日战争胜利,20多年,一直追随于傅作义左右,患难与共,甘苦同事。1946年8月,傅作义成立第十二战区驻平办事处,命李为办事处处长。办事处设于东城史家胡同,负责接待傅部来平办事人员及北平有关单位的联络事宜。1947年傅的总部由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迁至张家口,办事处改称为张垣绥署驻平办事处。1948年1月,傅作义升为华北“剿总”司令,总部进驻北平西郊罗道庄,办事处改名为华北总部联络处,地址迁到御河桥二号院,即原日本大使馆。联络处对外又叫联谊处,任务主要是替傅作义招待高级客人,并替傅部出席城内非军事性的比较重要的会议。联络处名义上是华北“剿总”的一个单位,但在工作上与总部其他单位没有横的关系,而直接受傅作义领导,对傅负责,实际上是个独立单位。

    李腾九有个堂弟叫李炳泉,1919年3月生,1938年秋,入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学习,1940年12月在联大由李晨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春,他回到北平后,先后在《道报》、《益世报》任记者。是年秋,他听说在傅部工作多年的堂兄李腾九回到了北平,于是,他特地来到东城史家胡同傅部驻平办事处来看李腾九。兄弟多年未见,聊起了别后的经历与遭遇。从此,他们交往密切。

    傅作义每次来平,一般都要举办记者招待会,或接待记者采访,这些活动通常由李腾九组织和主持。李炳泉当时是《益世报》外勤记者,这种活动李腾九都事先告诉他,请他参加。后来,李炳泉听说傅作义要在北平筹办《平明日报》,希望堂兄介绍他去。主持筹办《平明日报》的负责人,也就是以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平津战役实录简介 >平津战役实录目录 > 第七章 第二条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