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解放长春


    郑洞国接到电令后,把新七军的主要将领和兵团司令部的高级军官召集到一起,研究突围计划。郑洞国后来讲述当时开会的情景说:

    ……到会的人哭丧着脸,默默无言。我再三要他们发表意见,只有我的一个老部下,新编第七军暂编第六十一师师长邓士富站起来说:“目前情况,突围已不可能,我建议暂时维持现状,以后再徐图别策吧。”我只好采纳他的意见。这一天,我感到很彷徨,非常苦闷。对当前局面如何维持,毫无办法,真是度日如年。

    10月17日拂晓,我占领长春警备司令部督察处后,市民主动向我军报告敌情

    第六十军的起义,对新七军的官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10月18日晨,当新七军的官兵睁开眼睛后,惊讶地发现,长春市东半部市区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他们已处于解放军枪口和大炮的直接威胁之下。新七军官兵的士气更加低落,思想上已被解除武装。暂六十一师第二团团长姚风翔神情沮丧地对自己的亲信说:“反正大势已去,整个防御体系已一劈两半了,枪口朝着自己的屁股,既不能再守,也无法再逃,除了起义、投降,就是死路。”

    新七军军长李鸿(1903-1988),湖南湘阴人,1927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1928年任陆军教导师工兵连连长;1937年,淞沪会战中升任营长;1940年任税警总团干部教练所教育长兼学兵团团长;1941年税警总团改编成新三十八师,李鸿任该师一一四团团长;1944年任新三十八师师长。李鸿的辉煌时期是在缅甸战场上,曾被誉为“东方蒙哥马利”、“常胜将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鸿率新三十八师进入广州。1946年2月,李鸿奉命率新三十八师开赴东北,参加内战。1947年4月,李鸿任新一军副军长;同年8月,出任新七军军长,固守长春。1948年3月,六十军放弃吉林,移驻长春,形成新七军与六十军共同防守长春的局面。

    在东北我军对长春实行长围久困的过程中,特别是9月中旬辽沈战役的炮声打响后,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已开始考虑起义的问题,并且迅速下定起义的决心后,便精心部署起义的问题。而新七军军长李鸿却病卧在床,不理军务,将军务交由副军长史说代理。

    由于李鸿不理军务,所以当六十军起义后,新七军军部没有形成一致意见时,其所属部队便各行其是了。

    在解放军的包围进逼和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新七军前沿阵地的官兵纷纷自动向解放军缴械投降。面对部队的混乱状况,新七军副军长史说束手无策。正当他彷徨不定、一筹莫展之际,前来探望他的天津《民国日报》驻长春特派记者杨治兴趁机进言说:“目前突围和困守都没有前途,您是否有意声明率部退出内战,与解放军商议停战呢?”

    史说和新七军的其他将领知道军心早已涣散,这个仗是没办法再打下去了,但他们又碍于郑洞国的面子,不敢自做主张放下武器。听杨治兴这么一说,史说不禁问道:“不知桂公意下如何?”

    杨治兴因急于促进长春和平解放,根据郑洞国平日私下里对他说过的对国民党腐败不满的一些言论,以自己的判断佯称:“桂公也有此意,不过依他的身份怎么好出面讲这种话呢?”

    史说误以为杨治兴是郑洞国派来传递信息的,当即高兴地说:“既然桂公同意了,那一切都好办了!”

    在新七军中层以下官兵主动与东北我军联系时,新七军上层将领并不是无动于衷。“史说将一切情况告诉了正在卧病的李鸿,李鸿也很惊慌,要史说召集全军营级以上的部队长开会讨论,征求大家意见,再作决定。”李鸿在此并没有表明或起义,或投诚的态度,而是将这个权力交给了营长以上的军官讨论会,由军官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辽沈战役实录简介 >辽沈战役实录目录 > 第七章 解放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