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解放长春
驻长春的国民党新七军的官兵纷纷向我投诚

    据新七军参谋长龙国钧回忆,会议于上午10时召开,由史说主持,进行了两个钟头,主张继续突围的人和反对突围的人各执己见,彼此争论,得不出一致的意见。最后考虑到突围后可能的后果,便放弃了突围打算,同意放下武器。

    据时任新七军暂编第六十一师二团团长姚凤翔回忆,当晚新七军派代表与东北解放军进行了放下武器的商谈,所确定的内容大致是:新七军放下武器后,东北我军保证新七军官兵生命财产的安全;新七军官兵不参加群众斗争大会,东北我军保障新七军官兵不在群众大会上受斗争;保留新一军接收安插老弱和伤残官兵的农场,并允许自由耕种;新七军官兵愿意参加革命工作的,东北我军应给予工作,对不愿参加革命工作的,应遣送还乡;放下武器的部队,于19日上午在原地集结,听候接收;新七军各部队放下武器后,营以上军官在新七军军部大楼集合,连以下军官在新七军教导总队大楼集合,听候处理。

    新七军代表彭克立、宁伟等人将商谈结果带回驻地后,已是19日清晨。

    新七军立即向所属部队下达了放下武器的命令。“其实各单位已经早就做好了放下武器的准备,甚至连眷属的行李也都捆好了,还有希望共军早点派代表到他们的单位去提前接收(姚凤翔:《新编第七军放下武器前后》,见《辽沈战役亲历记》,第391页)。

    郑洞国的“体面投降”

    新七军与解放军接洽投诚的事,郑洞国事前毫无所知,完全被蒙在鼓里。被困在银行大楼里的郑洞国,此时已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他把长春的情况向东北“剿总”作了报告,不久,奉蒋介石之命来东北收拾残局的杜聿明给自己的老友打来电报,告诉郑洞国,他准备请蒋介石派直升飞机把他接出来,问他有无合适的降落地点。

    郑洞国复电:“现在已经来不及了,亦不忍抛离部署而去,只有以死报命。”

    但郑洞国的部下却不愿跟随他“以死报命”。

    在曾泽生率六十军起义后,东北我军是希望郑洞国率部起义或投诚的。特别是中央军委还考虑到:“郑洞国是东北‘剿总’副司令,是黄埔一期生,所率是蒋军嫡系部队,又占据有坚固防御工事的大城市,争取其起义,对全国各大战场的蒋军官兵都是一个极大的震动,有很大的意义”(《肖劲光回忆录》,第402页)。

    毛泽东在17日致林彪等的电报中还提到:“郑洞国如能率部起义,可给以宽大待遇。如能公开宣布反美反国民党反动统治,站在我方,则可照六十军办法对待,以影响卫立煌全军。”(《毛泽东军事年谱》,第679页)周恩来于10月18日亲自拟电报给郑洞国,力劝郑洞国起义,其原文如下:

    洞国兄鉴:

    欣闻曾泽生军长已率部起义,兄亦在考虑中。目前,全国胜负之局已定。远者不论,近1个月,济南、锦州相继解放,20万大军全部覆没,王耀武、范汉杰先后被俘,吴化文、曾泽生相继起义,即足以证明人民解放军必将取得全国胜利已无疑义。兄今孤处危城,人心士气久已背离,蒋介石纵数令兄部突围,但已遭解放军重重包围,何能逃脱。曾军长此次举义,已为兄开一为人民立功自赎之门。届此祸福荣辱决于俄顷之际,兄宜回念当年黄埔之革命初衷,毅然重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率领长春全部守军,宣布反美反蒋、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赞成土地改革,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则我敢保证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必将依照中国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不咎既往,欢迎兄部起义,并照曾军长及其所部同等待遇。时机急迫,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望与我前线肖劲光、肖华两将军进行接洽,不使吴化文、曾泽生两将军专美于前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辽沈战役实录简介 >辽沈战役实录目录 > 第七章 解放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