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战略运筹
一条长形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态势,据我了解,古今中外的战史中还找不到这样一种集中会战的战略先例。”(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淮海战役亲历记》第10页)

    当然,这是杜聿明的事后评价,他在当时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

    蒋介石采纳第一方案,是一种观望的行动,或者说是一种被迫的行动。根据杜聿明作战计划内容的回忆,证明蒋介石并不想采纳第一方案,而是主张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与人民解放军决战。时任总统府少将参军、战地视察官的李以匡在回忆中写道:“临时决定在徐州会战是被迫的。”

    “济南解放后,在淮海方面,蒋介石决心放弃徐州,坚守淮河。他的着眼是徐州乃四战之地,易攻难守,后方联络线过长,兵员粮弹补充困难(据徐州第一补给区刘永焜司令说徐州粮食储备只有21天);且蒋介石一生唯心迷信,四面楚歌垓下被围的历史故事,就是发生在徐州(古彭城)附近地区,这更使他有所避忌。蒋介石的总企图是:退守淮河确保南京外围,企图在淮河附近地区挫败解放军主力,来争取第二线战略配置的时间。”(李以匡:《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被歼概述》,《淮海战役亲历记》第62页)

    “放弃徐州退守淮河,原定在11月上旬转移完毕,但蒋介石在10月下旬来往北平、葫芦岛、南京间,想作多方面挣扎,一面又迟疑,怕徐州之撤影响人心。”(李以匡:《淮海战役国民党军被歼概述》,《淮海战役亲历记》第63页)

    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总司令的刘峙也在回忆中写道:“陈毅、刘伯承将合攻徐州图一战获胜,直下江南,乃极明显的企图,而我方则有两个对策,撤至淮河之线取攻势防御,或增加兵力与匪于徐州附近决一生死。唯参谋本部对攻守之计迟未确定。”(转引自王道平等着《震撼世界的大决战》第129-130页)

    对于徐州是守?是撤?蒋介石虽然举棋未定,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企图拖延我军南下的时间,或者说阻止我军进攻徐州。

    时任国民党第二兵团少将参谋长的李汉萍回忆说:“到11月初,原集结在济宁、兖州一带的解放军围攻徐州的动态逐渐明朗化,国民党军统帅部仓皇失措,决定作徐蚌会战准备。

    “为了使徐州不受东西夹击并能彻底集中使用兵力起见,蒋介石特用极机密的亲启电,令邱清泉派1个军,伪装解放军,轻装出发,昼夜兼程前进,将鄄城以西之董口黄河堤掘开,造成鲁西泛滥,阻止解放军由鲁西方面包围徐州。”(李汉萍:《邱清泉第二兵团覆灭记》,《淮海战役亲历记》第304页)

    时驻黄口的邱清泉兵团距董口相距约300公里,往返至少需1周时间,且途经的鲁西地区已经解放。邱清泉为执行蒋介石的秘密手令,与李汉萍商量后,决定派第七十军去执行任务,并且还找来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具体拟定了完成任务的措施。只是由于11月5日徐州军事会议后情况发生变化,才停止执行这个计划。

    国民党军徐蚌会战总指挥原拟为白崇禧

    谁来担当徐蚌会战总指挥,如同会战计划一样,这让蒋介石也伤透了脑筋,10月22日南京军方的军事会议,提议白崇禧统一指挥国民党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的部队,然而,白崇禧却有意出难题。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1923年任广西讨逆军参谋长,1924年与李宗仁的“定桂军”合并,组成广西“定桂讨贼军”,任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与李宗仁、黄绍竑共同消灭了广西境内其他势力,控制广西,形成新桂系集团。

    1926年,新桂系归顺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开始时,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海战役实录简介 >淮海战役实录目录 > 第二章 战略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