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战略运筹
任命。原来,白崇禧为了支持李宗仁与蒋介石争权,有意给蒋介石出难题,拒绝接受徐州地区这个烂摊子,存心要给蒋介石晾台。

    刘峙这时对自己也缺乏自信,也知道就凭自己这两下子,要指挥几个大兵团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确实吃力。为既保住自己的职位,又能相对超脱地当官发财,刘峙向国防部建议,遴选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兵团司令官以上职务、资历深而有作战经验、能服众望的将领,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名义兼任国防部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

    何应钦认为刘峙的这个建议不错,便向蒋介石推荐宋希濂和杜聿明出任这一职务。宋希濂、杜聿明与刘峙同属于何应钦派系的骨干分子,在人事关系上与刘峙不会产生矛盾,代替刘峙指挥作战很合适。当时宋希濂在华中“剿总”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杜聿明自从离开东北后,一直在上海养病,最后蒋介石决定派杜聿明到徐州,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以辅刘峙之不足。但杜聿明上任没多久,又被蒋介石派到东北去收拾残局,直到淮海战役开始后,他才从东北的葫芦岛回到徐州。

    宋希濂拒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刘峙指挥能力愚笨,不能担当指挥重任,而原来协助刘峙指挥的杜聿明已调东北,谁来协助刘峙指挥呢?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方在决定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部队,同时想到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宋希濂,决定任命宋希濂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宋希濂(1907-1993)是黄埔系将领,蒋介石的嫡系,陆军中将。

    宋希濂在回忆中说:“我对于这个新任命,感到十分彷徨。当时我对于华东解放军的情形不了解,自然是踌躇的一个因素,但这不是主要的。我所最担心的是考虑到指挥上的困难。徐州‘剿总’所辖的部队主要为邱清泉、孙元良、黄伯韬、李弥4个兵团……孙元良为人虚伪狡诈,个人利益看得超乎一切,我是深知道他的;邱清泉骄横跋扈,狂妄自大,向来目空一切,听说在豫东战役,他连蒋介石的亲笔命令都拒不执行。孙、邱这两个人是很难对付的,而邱清泉兵团又是淮海战区中的骨干,这样怎能指挥得心应手呢?”

    宋希濂还了解到淮海战区:“前途很不乐观,军事上我军完全处于被动,对于共军行动,几乎是个瞎子,而共军对于我们,则了如指掌。尤其糟糕的是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和军队纪律太坏,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这也是他踌躇的另一个因素。

    经过思考,宋希濂觉得与其贻误于将来,不如慎之于事先,因此于10月26日电呈蒋介石,以“到鄂西后情况渐明,正在作种种规划和积极部署以及自己对徐州方面情形不熟悉”为理由,请求收回成命。

    10月27日,蒋介石复电宋希濂:“徐蚌为首都门户,党国安危所系,希吾弟毅然负此艰巨,迅即赴徐与刘总司令及各将领妥善部署,勿再延迟为要。”

    蒋介石的复电是一个严厉的命令,宋希濂不得不于28日回电同意就职,但明确提出:“惟有一事不能不事先为钧座呈明者,徐州方面以邱清泉兵团为骨干,邱为人骄横跋扈,目空一切,与友军不能和衷协调,如万一将来再发生类似豫东战役的情况,以致贻误戎机,则所关甚大,谁负其咎?”

    宋希濂实际上仍是想拒绝任职,在此情况下,蒋介石只好请回远在葫芦岛指挥撤退的杜聿明。11月3日,许朗轩将蒋介石“即请到蚌埠指挥”的亲笔信面交杜聿明,然而杜聿明在复信中也提出:“须待葫芦岛部队撤退完毕后再去蚌埠”。

    宋希濂借故拒绝,杜聿明借故拖延,都是怕负失败之责。杜聿明坦然地承认:“以当时的情况来说,也是徐蚌会战的准备工作重于葫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海战役实录简介 >淮海战役实录目录 > 第二章 战略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