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战略运筹
岛的撤退,我应该马上到蚌埠去,可是我怕背放弃徐州之罪名,受国民党舆论的指责,对于个人不利,所以就想借指挥葫芦岛部队的撤退来推卸放弃徐州之责。预计在葫芦岛国民党军撤退完毕时,徐州附近的国民党军亦可以撤到淮河附近,然后我再到蚌埠去指挥。”

    在事关所谓“党国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内部高级将领中居然没有一个高级将领挺身而出,为蒋介石分忧,国民党内部高级将领的离心离德可见一斑。

    国民党军徐蚌会战部署

    在徐州战事十万火急的情况下,11月4日,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代替他前往徐州调整部署。

    11月5日上午,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伯韬、李弥、孙元良等开会,研究徐蚌会战部署。据刘峙回忆,顾祝同在会上提出了撤守淮河与守徐州两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对撤守淮河,“各兵团司令官以为时机已晚,敌前撤退,最为不利”,主张“不如决一死战”。

    顾祝同等人最后“乃决定‘备战退守’,即一面先集结兵力,准备应战,一面撤退物资”。(王道平等着《震撼世界的大决战》第131页)

    郭汝瑰回忆说:“会议结果,认为无论华东野战军主力何在,徐州‘剿总’各兵团在陇海路上一字排开,态势不利,必须调整。于是根据‘守江必守淮’的方针,决定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战略守势,战役攻势)。以巩固长江而保京沪;并决定于必要时徐州‘剿总’移蚌埠指挥,徐州以一两个军坚工固守。”顾祝同根据讨论的意见,作出如下决定:

    1、徐州守备部队应切实加强工事,坚固守备;

    2、第七兵团应确保运河西岸,与第一绥靖区、第三绥靖区密切联系,并在运河以西地区“清剿”;

    3、第二兵团以永城、砀山地区为中心集结,并在附近“清剿”;

    4、第十三兵团应集结于灵壁、泗水地区机动,并在附近“清剿”;

    5、第十六兵团以蒙城为中心,进行“清剿”,掩护津浦路之安全;

    6、第四绥靖区移驻临淮关,以原第八绥靖区为该绥区的辖区,原第8绥靖区着即撤销;

    7、淮阴守备由第四军担任;

    8、海州方面由海上撤退。

    顾祝同当晚回到南京,报告给了蒋介石。

    6日,蒋介石下达调整的命令(而当天,淮海战役已经打响)。

    命令中规定,华东战场方面取战略守势,若人民解放军进攻时,则依各兵团之协力,夹击人民解放军而歼灭之。蒋介石的命令中,驻海州的四十四军改为陆路撤退,受黄伯韬指挥,一同退过运河,第九绥靖区人员到徐州待命。

    郭汝瑰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评价顾祝同敲定的作战部署的:“顾祝同的如意算盘是企图用少数兵力固守徐州,以使解放军不能有效利用陇海铁路东西调动军队。且主力控制于徐州、蚌埠之间,则当解放军向徐州进攻,沿平汉路或经苏北地区南下时,均可集中5个兵团寻求决战。在解放军未能击破其主力以前,便可保持淮北,因此也守住了江南。但是他改变态势的企图失败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国防部及徐州‘剿总’以至兵团司令、军长们,都未意识到战役发生的紧迫性,黄伯韬毫无‘敌前退却’的措施,徐州‘剿总’毫无掩护黄伯韬兵团退却的处置。”

    实际上,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国民党军的具体分布是:

    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第二兵团),指挥五军、七十军、七十四军、十二军。其中五军在砀山地区,七十军在黄口地区,七十四军在丰县以南地区,十二军在黄口以东地区(该军所属的三二八师在灵壁县)。另外,原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海战役实录简介 >淮海战役实录目录 > 第二章 战略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