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真和假和
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国民党领导,如东北、华北由中共领导一样。必要时,让步到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和汉口、南京、上海三市联合管理,蒋当即首肯。(《张治中回忆录》下卷第787页)

    此时的李宗仁,虽以求和为己任,但他也深知,以目前国内局势、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而论,战既不能,和亦非易,且名居中共所列战犯之前列,惊恐自不待言。故总想讨价还价,保住东南半壁江山,采用走一步看一步的拖延办法。李宗仁的这种犹豫于战和之间,实为备战谋和的态度,使主战派的气焰益炽,这就形成了国民党一面北上谋和,一面扬言与其无条件投降,不如作战到底的拒和怪现象。

    中国共产党人既未被国民党的和谈烟幕所迷惑,也未被国民党穷兵黩武、负隅顽抗的气焰所吓倒。和谈无论是否成功,人民解放军都是要渡江南进的,而并不理会国民党方面以双方“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各守原防,停止前进,并不得向空隙发展”为条件(国民政府国防部对于国共停战协定最低限度之要求)。1949年1月底,人民解放军已席卷了整个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4月,人民解放军东、西、中集团军,三路大军云集江北,渡江战役之箭已在弦上。

    尽管中共对国民党当局内部对国共和谈态度分歧看得很清楚,在政治上有充分的理由,军事上也有完全把握实现渡江战役的一举成功,但以民族大义为重,减轻战患损失,给和平谈判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也为使更多善良的热爱和平的人们看清,究竟是谁要坚持将内战打下去,因此在充分准备之后,并未立即向国民党军队的江防攻击,而是给国民党当局以足够的时间考虑得失。为此,人民解放军放弃了发起渡江战役的最佳时机,克服了大军云集造成的粮草不继、交通不畅等严重困难,一再耐心等待。

    张治中溪口求和谈方略

    李宗仁处在被蒋介石架空和孤立的境遇,请来了张治中。

    张治中是国民党主和派的中心人物,蒋介石下野后,白崇禧曾向李宗仁推荐他出任行政院长,但张力辞不就。张深知蒋介石幕后操纵,府院分离,李宗仁的地位非常虚弱,和谈前途诸多险阻,因此暂不作回京之想,连和谈代表也辞去了。

    2月14日,李宗仁邀何应钦入京,即连电张治中返京,以加强政治地位,但张终不应命。后李又嘱程思远写一封长信给张,内有“李之上台主政,唯欲实现和平,而和谈能否成功,唯张是赖,张若不出,如苍生何”等语,在此函电交张下,张于2月20日由兰州返回南京。

    张治中到南京耳闻目睹,果如他事前所料,蒋介石是下野了,事实上还在溪口指挥一切,和各方面联络,特别是各地高级将领络绎不绝来到溪口。而李宗仁发出的指令,形同白纸,他发表的七项施政措施,特别是释放政治犯,释放全国民众最关心的张学良、杨虎城,根本实现不了。李宗仁左右的人也很愤慨地发牢骚。

    张治中看这情形不对,时局艰难,党国危机,蒋介石以下野之身仍在背后弄权,国亡无日了。于是张治中便动了劝蒋介石出国的念头,以便李宗仁放手去做,促进和平,这样对蒋也属有利。张把他的想法和李宗仁、张群、吴铁城、吴忠信等几个人商量过,他们都表示同意,并且作了一个准备。张便和吴忠信去溪口见蒋介石。

    3月2日中午时分,一架飞机降落在宁波栎社机场。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是南京方面派出的和谈代表张治中,另一位是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

    几乎与此同时,从宁波方向开出的一辆轿车也抵达栎社机场,车上坐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他将和张治中、吴忠信一道往溪口晋见蒋介石。

    蒋介石派蒋经国到机场迎接张治中等。

    屈武与蒋经国是好友,他们曾一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渡江战役实录简介 >渡江战役实录目录 > 第二章 真和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