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良主义的基因
大学毕业,先是到重庆受聘于四川军阀、有“四川王”之称的刘湘所创办的《大中华日报》,任编辑职。不久,邓季惺也随吴竹似回到重庆,她经吴玉章(当时担任“左派”国民党的莲花池市党部负责人)介绍去巴县女中任训育员。上任那一天,正是1927年3月31日,四川军阀发动了对共产党人的“三·三一”大屠杀,巴县一时浸泡在血泊之中。邓季惺亲历血腥场面,在晚年的回忆文章中,她写道:“我目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心里虽憎恨军阀的残暴,但同时也动摇起来,害怕革命的流血斗争。心想我既然没有决死的心,也不跟反动派同流合污,那么,不必要参加革命组织,只孤立地终身服务于社会,争取社会合理、男女平等,也就算相当正义的了。”在她看来,“治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议;无法议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邓季惺的这些改良主义思想与伯父邓孝可一脉相承,她后来投身法律界和传媒业,正是对此的实践。
吴敬琏是邓孝然的外孙,是这个改良世家的血脉延续。
后来史家公认,铁路国有化政策以及因此引发的“保路运动”,是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提出此议的官商盛宣怀被《清史稿》定为“误国首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