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德国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挑战沃尔玛的穷人
父亲因为身患矽肺不得不离开矿山,而去一个面包店打工,收入低微;不得已,母亲在家乡艾森的矿工居住区开了一家面积35平方米的小食品店。这是他们出生前的1913年。

    中学毕业后,兄弟俩决心改变家境,各自进入了他人的食品店做学徒,希望能继承家业。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们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两兄弟都应征入了纳粹的军队,特奥·阿尔布莱希特作为候补军人前往非洲,卡尔则作为正规军人被派往东线战场。

    而且沃尔玛也并不想掩饰其优惠方案的挑衅意味。在杜塞尔多夫散布的宣传单上,它直言不讳地打出了这样一个咄咄逼人的标题:“这些商品干吗非要去阿尔迪买——我们的更便宜!”

    当时,由于德国刚刚摆脱战争的困扰,人民的生活水平还相当贫困,国内百业待举。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将他们食品店的顾客定位在了亟待解决温饱问题的穷苦消费者——他们把黄油以当时市场上的最低价格出售,此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兄弟俩的生意日渐红火。不过,雇员们每天晚上打烊后都得把没卖完的大量黄油搬到地下室存放,因为兄弟俩舍不得花钱买冷柜。

    分店很快开到了顾客众多的大型超市附近,兄弟俩干脆放弃经营新鲜食品,主营那些短期内不易变质和容易存放的食品。这种廉价折扣店的点子很快就被证明是成功的,连锁店雨后春笋般地在鲁尔工业区出现。到了50年代末,连锁超市已经超过300家,年营业额也在短期内超过了1亿马克。

    突破“瓶颈”的飞跃

    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飞速发展后,阿尔迪遇到了发展的第一个“瓶颈”。由于一直使用的是价格便宜的“绝招”,阿尔迪深受德国低收入家庭和外国留学生的欢迎。但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阿尔迪唯一遵守的准则就是低价,而忽视了质量等方面的追求,而实际情况是,随着战后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正在发生着改变。

    与在国内遇到的竞争压力相比,阿尔迪在全球遇到的压力更大一些,虽然它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北美的沃尔玛老本营,但在德国,阿尔迪也同样遭到了沃尔玛的巨大挑战。

    幸运的是,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及时发现了这个错误,到了20世纪90年代,阿尔迪通过调整商品结构、档次等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商品的质量控制,才逐渐改变了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现如今,阿尔迪超市的门面与装饰,虽然仍继承了惯有的节俭和朴素,但在阿尔迪超市的外面,却往往都停放着豪华的宝马、奔驰车——现在德国的任何一位消费者,都不再将进入阿尔迪购物视为耻辱,甚至连家财万贯的富豪也是如此。

    “阿尔迪”之名是由姓氏阿尔布莱希特(Albrec)两部分组成的,在德国,阿尔迪连锁超市被称为是“穷人店”,其缘由就是因为它里面的商品价格便宜得连最穷的人都能购买,这也解释了即使在经济最低靡时期,阿尔迪的连锁店依旧生意兴隆的原因。有一组数据是这样的:

    正是因为有了低价与质量这两把利剑作武器,才使得阿尔迪在其后的发展中势如破竹、一日千里。2003年,阿尔迪的连锁触角已延伸到了10个国家和地区,其拥有的分店已达到60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370亿美元;而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也从一开始的两个穷光蛋,变成了总资产达到340亿美元的德国首富。据有关调查公司调查发现,阿尔迪品牌在德国拥有的知名度,仅次于西门子与奔驰,已成为德国的第三大品牌。

    阿尔迪成功的五个理由

    从一家小小的杂货店,到拥有6000多家分店的连锁帝国,阿尔迪公司走过了德国战后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也走过了世界经济的起伏波折期,但最重要的是,阿尔迪走过了公司成长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简介 >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目录 > 第六章 德国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挑战沃尔玛的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