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八 一个人的邮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尼玛拉木
    center">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center">雪山上本没有路,一个人反复地走,也就有了路——那是一个人的邮路。

    center">

    ——题记

    <er h3">一

    2010年2月8日傍晚,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很短的一条街道,已是空寂无声。这时,暮色中的乡街上走来了一个人,夕阳的余晖拉长了这个晚归者疲惫的身影,只见她身着红衣,肩挎绿邮包,一步步向云岭乡邮政所走来。她,就是送信归来的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邮递员尼玛拉木。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春节。春节前的邮件照例要比平时更多一些。那些外出打工者,有的因为路太远,不能回家过节。但是他们的心,却要借助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汇款单和包裹单,飞回到有温暖火塘和浓浓奶茶香的家中。每到这个时节,尼玛拉木就比平时要更忙。不仅她自己忙,她还拉着老公扎史农布以及8岁多的儿子一起忙。他们也来帮拉木分发运送投寄邮件,老公和孩子,早就成了邮政所不拿工资的“编外职工”。这一天,按照尼玛拉木的预想,一家人准备早一点儿结束工作。他们要提前在家过年——因为第二天,拉木又要出远门了。她要从云岭乡出发,到德钦,到香格里拉,再到昆明,然后,飞到北京——作为全国道德模范的代表,她要出席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但是,这一天要送的邮件实在太多,就算他们分头行动,紧赶慢赶,还是回来晚了。再说,尼玛拉木只顾着处理走前一大摊子事,也没来得及给家里准备什么年货。好在老公和孩子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一家人还是乐乐呵呵地就在邮政所——也就是他们的家里,吃过了没有年味的“年饭”。

    2010年2月13日晚,全球数亿双眼睛都盯着同一个电视节目——这就是有“新年俗”之称的中央电视台“春晚”。在这个盛大晚会正热闹进行的中间,尼玛拉木被隆重推出:她身着藏族服装,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2010年2月20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题曲刚刚响过,身着红衣、肩挎绿邮包的尼玛拉木又在电视屏幕上向我们走来——《新闻联播》再一次向全国观众介绍这位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女子:尼玛拉木一个人,在同样的山路上,一走就是11年,累计行程超过10万公里,发送邮件无以计数,却无一延误,无一差错!

    熟悉尼玛拉木的人都知道,从2004年至今,尼玛拉木被中央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宣传报道的次数已经很难统计了。对于尼玛拉木来说,在高海拔的雪山与河谷地区送邮件是一件“苦役”(藏语中“邮递员”的发音和“苦役”正好相似),比送邮件这体力活更难对付的是一路上的危险,比危险更难对付的是一个人邮路上的孤独寂寞,比孤独寂寞更考验她的是出名之后如何保持平常心,继续做好中国邮政实物传递网最低端的平凡工作——而所有这些,在漫长的11年中,她都坚韧而坚实地走过来了。她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呢?让我们将目光回到11年前——

    <er h3">二

    在1999年之前,云岭邮政所工作人员就桑称一人。大家习惯叫桑称老所长,其实,也可以叫他老邮差、老伙夫、老营业员、老“苦役”——因为乡下的邮政所,所有活计都是一个人干,邮政所只有一个人。1999年的桑称,要说实际年龄,跟“老”字还远沾不上边,那一年,他还不到40岁。但是他却真的老了。从羊拉乡的马班邮路,到云岭乡的步班邮路,他已经走了20年。他那磨破过无数双解放鞋的脚老了,他那每天要经历高海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三八 一个人的邮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尼玛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