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〇 咱们工人有力量——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李斌
了一批复杂的零件要加工,外方负责人急得团团转。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只听得一个轻轻的声音:“让我试试。”说这话的正是李斌。外方负责人瞪大眼睛,疑惑地望着李斌。李斌未多言语,拿起图纸,接着书写编程、制定工艺、准备刀具、输入程序开动机器,四大技术要素一气呵成。外方负责人惊呆了,挥动手臂,满脸的赞叹和欣喜。
此事迅速传开了,也传回到了厂里。厂领导和工人们也无不为李斌感到骄傲。是的,一年的学习培训结束时,李斌精心记录整理了四厚本数控机床调试、操作和编程资料。同时,他也成了第一个中国工人调试员,并开始指导外国人上机操作。
1988年,德国的瑞士公司又点名要李斌去劳务培训。其实这次哪是什么培训啊,而是让他去工作。李斌还是去了,他想多学点国外的先进技术。这次回国前,外方向他许诺了优厚的待遇,恳请李斌留下来。这对任何一个年仅28岁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但是,李斌回家了,带着外方的技术资料和第一手编程技能回家了。
后来,有人不解地说:“李斌呀,你傻不傻啊?”李斌淡淡地说:“随你们怎么看我,反正,我是我们企业的人,我的一切都是企业给我的,我应该回来。”
德国人太欣赏李斌了,以后几年里又几次点李斌的将,甚至以无偿赠送给企业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数控机床为代价,换取李斌去他们公司“培训”一年。
这多么让中国工人骄傲啊!那天,有人把这消息告诉李斌时,李斌正俯身在转动的机床上,头都没抬起来……
<er h3">二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是基础。
1980年,李斌从上海液压泵厂技校毕业后进了工厂,被安排做铣床,还做磨床。那时,工厂设备陈旧,废品率高;市场萎缩,企业连年亏损;加上工厂搬迁,企业面临着激烈的震荡。李斌学的是车床,平素沉静少言,他想:工人强,企业才能振兴;而工人强,就应成为高科技人才,而要如此首先要打好基础,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他这么想,也这么做。在师傅的指点下,他勤学苦练,先是花了一年多时间,初步掌握了车、钳、铣等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后来又逐步掌握了机械、工装、维修等技术。与此同时,人们看到他业余时总是在看书,那是在自学高中课程。
1982年,上海电视大学里多了一个学员,那就是李斌。不错,他的刻苦好学也引起了厂领导的重视,就有意培养他,推荐和鼓励他去电大学习。有人担心,李斌基础差,能跟得上吗?结果,电大毕业时,36门课程考试,他35门成绩在80分以上,英语全国考试得了85分。他还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论文获“优”的只有两位同学,他是其中之一。是的,李斌正因为知道自己基础差,所以对任何学习机会都不放弃。那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去上海交通大学和长宁区科技站进修。
正是凭着一股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李斌掌握了运用数控机床的四大要领,在技能上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
1989年,上海液压泵厂开始陆续从国外购置数控机床。对高新技术的保密,是国际竞争中公开的“秘密武器”,输入国内的数控机床只设置一两种加工程序是不足为怪的,这也使“洋机”显得格外神秘。那天,李斌围绕着一台机床转了又转,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后终于忍不住了,他向这台“洋机”开刀动了手术——在短短的时间内,仅2CNC数控机床加工范围就扩大到12个品种,24种零件。接着他又对原为6种规划柱塞的环槽割刀进行改革,使一次成型割刀从原来做60只零件就要换刀,增加到一次做700只,功效提高了整整10倍。
又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