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昆山无山却有玉
起来了。可每一次听说外商真的要来了,心里还真有点“忐忑”。

    为了给台商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翌日上午,我受命到各个建设工地巡视了一下。天真是奇怪,10月份竟然还热得很,烈日将路面上的空气都炙烤得变了形,工人们挥汗如雨。听说有台商来考察,工人们更来劲了,他们早早地就把小红旗插在了工地周围,营造出了一种热烈、喜庆的氛围。

    上午十时许,台玻客人如期而至,为首的名叫林伯淳,是台湾玻璃工业公司青岛公司的总经理,此次受台玻董事长委托,前来上海、昆山一带考察设厂。林伯淳说,1992年,他与哥哥林伯丰曾来过昆山考察,看中了昆山开发区的地,但由于玻璃厂有烟囱,开发区不让办,于是就跑到了青岛与日本人合资办了个玻璃厂。他说,但是昆山(包括上海)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还说贵镇与昆山开发区仅一河之隔,所以来看看。

    接待林伯淳一行的是平方镇长、文熬和我,我们一听林伯淳的一席话,简直是乐得不行,心里寻思着:好运来了。接下来,宾主间的问答步步深入——地理位置,没说的,这里东接上海,西连苏州;交通条件,已初露端倪,机场路即将开通,高速公路动工在即;服务,我们一定会搞好;电力供应,我们现在是保证供给,如果企业需要,可争取扩容。

    言谈之中,我们发现,林先生对电力供应尤为关注,“死追不放”地提出了许多相关问题,非常细,也非常内行,我们均予以一一解答。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吗?林先生的目光中显然充满了“疑虑”。时任镇长的张平方很“拎得清”,赶紧接过话头说:问题会很多的,关键是我们有比“问题”更多的“办法”。林先生听了频频点头,显然他对这样的回答比较满意。平方接着说:譬如水的问题,虽然现在压力还不够,但我们己在规划,正准备筹建一个二万吨级的自来水厂,以保证供应;譬如电的问题……岂料,话音未落,突然,会客室的电灯灭了,空调停了,整个办公大楼竟然都没了电,电的问题真的来了,霎时,我们脸膛都像停了电的灯泡,没有一点光亮。只听见有人在走廊里大叫着: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此刻,我脑子里蓦地跳出一句俗语:哪壶不开提哪壶。经查实,这是一次因保险丝烧断的“跳闸”事故,虽然很快就修复了,但无疑给台商的这次考察留下一些“阴影”。

    在接下来的现场勘察时,由于事先安排周到,林伯淳一行显得比较满意,临别时,他“虚晃了一枪”,说:我们这次投资不大,一千万美元,六十亩土地,是小企业。我们忙不迭表态:投资不论大小,我们同样欢迎。谁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竟然是一个投资总额九千万美元,占地面积六百亩土地的大企业,都高兴得跳了起来。高兴之余,又回想起那个“停电事故”,后背上禁不住沁出了冷汗。

    《招商的故事》之七:时间的“计量”

    在招商引资的日子里,我们向外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昆山是个好地方”,或者“张浦是个好地方”。

    怎么个好法?好在哪里?

    最概念化的“经典”说法:(昆山)张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最形象化的“经典”说法:地理位置好,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

    最抒情的“经典”说法: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

    介绍交通,就说有铁路、312国道穿城而过(甚至还说过“吴淞江水从城里潺潺流过”),十分便捷。后来,机场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再说“穿城而过”,未免太落后了,于是就统一口径:北有沪宁高速公路,南有苏虹机场路。

    记得苏虹机场公路刚建成通车时,我们简直是“路大气粗”,“迫不及待”地向外商说过两句“大话”,一句是:上海虹桥机场就等于是为我们造的;另一句是:从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简介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目录 > 第三章 昆山无山却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