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八仙过海
像袁勤生这样有头脑的乡镇企业家在苏州为数不少,也正是这些人异常活跃及他们的榜样力量,使得苏州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并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最终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十几年内最闪耀光芒的经济现象之一。

    我不得不继续提到高德正这个人物。在苏州市发展的30年里,每一届领导都有传奇的经历和让历史铭记的业绩,正是许多像高德正这样从小生长在这块热土上,又异常熟悉这里的农村和农民实际情况的干部能够身先士卒,带着对家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才使苏州经济与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在我所涉及的有关苏州近30年间的发展史文字资料及采访对象的口中,高德正在大办乡镇企业的那段辉煌历史时期里,提出和力主做的两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件是他提出的“牛鼻子经济”,另一件是当时的苏州地委及后来的苏州市委十分重视抓典型。关于“牛鼻子经济”将在下一章里阐述。现在说说高德正那一届苏州市领导重视抓先进典型的事儿——

    上一点年岁的苏州干部们都曾对我说过,当年苏州乡镇企业发展中有过“八仙过海”的一段佳话。所谓“八仙”说的是当时在苏州影响非常大的在创办乡镇企业中业绩突出的八个乡党委书记,或者说“能人”吧。这八个人是时任张家港杨舍镇党委书记的秦振华、昆山城北镇党委书记的王金华、常熟大义镇党委书记陶祖荣、吴县木渎镇党委书记陈忠南、苏州郊区娄葑镇党委书记顾仙根、太仓沙溪镇党委书记陆春林、吴江盛泽镇党委书记吴海标和张家港西张镇党委书记吉瑞庆。

    那天在苏州相城区采访,中午在饭桌上遇见现任区委书记顾仙根。他无意间冒了一句:当年他也是名噪一时的“八仙”之一。这不免让我抓住时机请顾书记好好回忆了一下当年他当娄葑镇党委书记时的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和苏州市委抓“八仙过海”的一段佳话。

    顾仙根说,他当年所在的娄葑镇也是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地方。关键是当时的苏州市领导非常会利用典型来鼓励其他乡镇迎头赶上,形成全地区乡镇企业“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局面。“我记得当年的苏州市领导在干部会议上说得最多的一句是毛主席的话: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他们很会抓典型,擅长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苏州地盘上能人很多,把能人的经验传播、释放出来教给大家去做,使得一般的乡镇都能学有方向、干有目标,或者直接地传帮带,这样乡镇企业就如星星之火,迅速成熊熊燃烧的燎原大火。”

    顾仙根说,他所在的娄葑镇,在上世纪70年代初苏州地委提出的“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要求下,初步形成乡镇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之后在1976年至1978年间,在过去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基础上,向城市工业协作配套加工方向拓展。这个阶段,像常熟、张家港、吴县的社队企业总产值均超过了1亿元,而且还出现了几个超1000万元的乡镇。当然,后来发展的速度就更不用说了,“亿元乡”、“亿元村”在苏州大地上到处都是,也就不稀奇了。

    “1979年至1983年,苏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又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的精神鼓舞下,苏州地区领导带领我们冷静思考、科学分析,探索发展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后,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同城市大工业的横向联合;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整顿,在改革分配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使得下面越干越起劲。当时的娄葑镇就是利用与苏州市区近的有利条件,采取与一些大企业联合加工和生产产品的方式,获得了社队企业的高速发展。‘块头’越来越大了,百姓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六章 八仙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