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金太仓之光
效益不断往上攀升,村民吃、住、用样样享受着集体经济的恩泽——第一个“电话村”,第一个“手机村”,第一个“秸秆气化村”……

    现在太星村是什么样子?

    走进一家三层新楼的农户,女主人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嫂子。她告诉我,她家原来的房子是80年代造的,现在这幢286平方米的新别墅是村上前两年分的,自己只花了十几万元,“连装修都算进去了。你看看我这房子在你们城里会值多少钱?”老嫂子满脸幸福地问我。

    “至少值五六百万吧!”我上下走一趟,又站在别墅门口看了一下,羡慕地告诉她。

    “啊呀,值这么多钱啊!我得再去谢谢柳书记……”老阿嫂双手拍着膝盖自言道,“这么好的日子,我不活到一百岁亏死了!”

    “哈哈哈,肯定没问题,没问题。太仓人都能活到一百岁!”

    太仓人这样发展下去,真的有很多人能够活到一百岁。这是许多太仓人给我讲的话。他们的理由是,太仓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意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有人认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并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东西,而是我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理论,它来自于我们多年的发展实践,这应当包括像苏州这样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说,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及其实践应该说在苏州地区特别是像太仓这样的地方早已是一种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我在太仓采访时,现任市委书记的浦荣皋给我讲了几件事,使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件事是关于太仓的人口问题。

    1949年,当时太仓的人口是30万人。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那会儿受“人多力量大”和农业学大寨的影响,太仓的人口增长率也不低。最典型的例子是,太仓有个妇女,仅38岁,结婚18年,怀过18个孩子。由于当时避孕措施差,她自己也烦透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怀孕,一气之下,甚至将肚子放在桌角上顶,喝不干净的水,但都无济于事。她说自己的肚子像装米的口袋一样从来就没有空过。后来太仓人意识到人口增长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对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力度非常大,也非常自觉,而且将这种自觉同人的生命质量和百姓的生活质量联在一起,所以从上到下都能把少生优育与谋求幸福日子联在一起。

    “少一张嘴,就少一个人跟我们抢土地、抢饭碗。”太仓百姓中很流行这句话。太仓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0‰以内的县。特别是1995年到现在的十几年中,连续保持着人口负增长的水平。

    “30年中我们太仓少增长了二三十万人,就等于少被人为侵占了二三十万亩土地。我们太仓在苏州是个小县,可现在我们拥有可用的农业可耕土地面积却是全苏州各市县中最多的一个。人少地多,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就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这几年为什么我们能够赶上或超过苏州地区的几个老大哥市县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有足够的土地空间。我们太仓紧挨上海和苏州,寸土如金的优势就很容易成为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既好又快的发展现实。”浦书记说。

    第二件事是太仓百姓的安全系数高。

    太仓人讲心态平和、贫不仇富是自古出了名的。据说明代邻居昆山有个沈万山“富甲江南半边天”,太仓人对此并不眼红,他们依旧将心思放在种好“家门树、宅边地”上,于是才有了魏良辅这样的人潜心数十年去采集和总结流传于当地的昆山声腔并将它们与北曲相结合,推陈出新,加工创造出了“水磨调”,发展为中国艺术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二十二章 金太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