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金太仓之光
百戏之母”的昆曲。

    太仓的这种传统民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印象。那时我几次到干爹干妈家小住,他们的家门从来不上锁。到了春节,一般的人家总有不少亲朋好友送的糕点糖果、鱼肉鸡鸭一类好吃的东西。在那个年代这些东西都比较珍贵,是百姓家的主要家当。可我那些太仓亲戚和干爹干妈家基本上白天黑夜都是敞着门的,好像很少听说有什么被偷盗的事发生。即使到了90年代,我偶尔回老家探亲到姨妈、姑妈和干爹干妈家,仍然见他们保持着过去“夜不上锁”的习惯。近十来年,靠近上海和苏州一带外来工太多,社会治安差多了,但太仓仍保持着“一方平安”的风气。倒不是那些流窜盗窃犯不到太仓作案,而是他们一入太仓之地就很难得手,因为太仓从城镇到每个乡村,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现代化治安体系和令小偷小摸者十分惧怕的“护村嫂”队伍。“一般盗窃案件,从报警到破案不会超过两小时。”太仓公安部门的一位民警这样说。我感到十分惊异,问其是否夸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设备?他说:“绝对不是夸张,要说设备也确实有一些,但更在于我们靠‘天眼’帮忙……”“天眼”是什么?电子探头?“是,但不全是。”太仓民警笑而不答。再向浦书记打听,人家回答我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太仓打造成长江三角洲最具安全感的城市。太仓之所以叫太仓,就是太平的粮仓、幸福的天堂之意,我们现在自己说的是要建‘平安太仓’。”

    第一件事的结果已经说过,在寸土如金的地方,人少了,腾出了地,太仓现在有50余万亩可利用的土地,已经成为这个小城市最具潜在价值的“金库”。

    第二件事——“平安太仓”的结果,是最能让世界上那些富国大亨们流口水的另一种“金库”。

    在太仓有一位德国老人叫克罗斯特,他的名声不亚于市长、市委书记,太仓百姓都知道这个“德国老头”。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大多数在欧洲,而欧洲人中德国人算得上是“上等之上等者”,他们非常在乎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挑剔”也成为德国人的一种“代号”。

    上世纪末的某月,克罗斯特来到中国。他像其他德国人一样开始注意到东方大国的崛起,相对于停滞不前的德国与欧洲,克罗斯特觉得应该把投资转移到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地方。然而在多数德国人和欧洲人的意识里,中国仍然缺少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他们看来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是“乱糟糟”的不堪立足之地。但因为巨大的生意诱惑,他们不得不“捂着鼻子”来到中国——克罗斯特就是其中之一。

    他先来到深圳,又到了上海。用克罗斯特的话说,他被深圳和上海的大发展所陶醉,但并没有在陶醉中想掏腰包在这些地方投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中国的许多发展非常快的地方对于欧洲人来说并不具备真正的诱惑力。克罗斯特有一天听人说“上海郊区”的太仓不错,可以去看一看。于是克罗斯特出了繁荣而又喧闹的上海……

    “请先生下车吧!”才几十分钟的路程,克罗斯特被邀下车。

    “这个地方很像我的家乡呀!”克罗斯特望着眼前被绿荫簇拥的小镇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公路及恬淡宁静、青白相嵌的居民房舍,还有街头巷尾悠闲自得、脸上总挂着谦和微笑的行人,不由惊异万分地感叹道。

    参观过小镇和村庄,游过庙宇与长江港口,还津津有味地吃过地道的太仓本地菜肴及驰名中外的浏河口鲜河豚后的克罗斯特,突然对主人说:“我要找的新家园就是这里!”于是克罗斯特留在了太仓,连同他的资金。

    “我太喜欢太仓这个地方了!人比较少,主要很卫生,基础设施好,道路宽敞,距上海、苏州又近。这里的城镇与我德国的家乡一样,不大,但什么现代化设施都不缺。更主要的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第二十二章 金太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