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贷点钱办个公司。”

    “哈哈哈,我的老爷子,您昨晚没多喝吧?”儿女们一听这就忍不住捧腹笑起来。

    老爷子有些生气了,板着脸:“我给你们说正经的,有嘛好笑?我就是要办个公司,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白芳礼支教公司’。”

    “啥啥?子饺还是水饺公司?”

    “支——教,支持的支,教育的教,支持教育的公司。”老人一个字一个字给儿孙们念清楚。

    这回都听清楚了:老爷子真是着了魔,敢情自个儿卖老命还嫌不够,还想当个“专业”赞助户!

    “你们看咋样?啊,说呀,是支持还是反对?”老人心急地问了这个又问那个。

    儿女们你看我,我看你,异口同声地:“爸,只要您老看咋合适就咋办。”

    “哈哈哈,我说我的儿女就像我么。”这回轮到老爷子哈哈乐不可支了。

    “爸,我们嘛不担心,就是担心您老这么大年岁还……”

    白芳礼朝儿女们挥挥手,说:“啥事没有,你们开口支持我办支教公司比给我买罐头、麦乳精强百倍。走喽——”老人猛地一按车铃,伴着清脆悦耳的“丁零零”声,便消失在晨雾之中……

    不多时,由市长亲自给白芳礼老人在紧靠火车站边划定的一块小地盘上,全国惟一的一家“支教公司”——天津白芳礼支教公司宣布正式成立,84岁的白芳礼当上了公司董事长。开业伊始,他对受雇的二十来名员工庄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不知道的人以为这下白芳礼老人可以坐享清福了,其实他的那个“支教公司”只不过是火车站边的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

    “可别小看我的小亭子,这儿可是黄金宝地哩。”与我面对面坐着的白芳礼老人指指如今那块成为他露天栖身之地的地盘,不无自豪地说,“我就是凭着卖掉老屋的1万元和贷来的钱做本钱,慢慢滚雪球越滚越大,由开始的一个小亭子发展到后来的十几个小亭子,连成了一片。最多一月除去成本、工钱和税啥的,还余1万多元哩!”

    “那可比您老一个人蹬三轮车多赚不少哟。”我听后打心眼里为老人高兴。

    “多好几倍呢!”老人发出朗朗笑声。

    不过有一件事我不禁要问他:“您老这么一大摊都是自己管呀?”

    “不不不,我是董事长,不管具体的,我雇一个经理,他帮着我管事。我还是蹬自己的三轮车……”老人连摆了几回手,“我懂嘛做买卖?再说蹬了几十年三轮,你这回一下让我真像皇帝那样坐在太师椅里,看着伙计们流着汗吆喝着,可不是自己给自己折寿吗?要不得要不得。”老人乐呵呵地开怀大笑之后,接着说道:“再说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也坐不住呀!我还是像以前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个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全部内心世界。他靠自己的全部所能,烘托着一片灿烂天空,温暖着莘莘学子。

    我知道自办公司起,白芳礼老人每月向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送去数额可观的赞助费,这些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就是他的“支教公司”全部税后利润,他因此而由开始资助的十几名学生,到后来的几十名、一百多名,直到二百多名……并且成为名扬津门和海内外的“支教劳模”。

    老人讲到这段辉煌历史时,情不自禁地又翻腾起那几口袋有关他的报道材料,并自豪地夸耀起来:“……我到中央、到市里作报告,十三个机子对着我,录像的电视机呀。我对学生们讲,我说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落泪是金简介 >落泪是金目录 > 第十三章 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