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精彩求实路
倒的根本所在。

    面对笔者的发问,吴仁宝老书记显得有些激动地说:“其实,华西这面旗帜几十年不倒也很不易。我们能做到,是因为我们始终做到了‘三不倒’,即‘难不倒’、‘吓不倒’和‘夸不倒’。”

    他这样解释:“难不倒”,通常是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决心和办法;“吓不到”,通常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下,我们在基层干实际工作的同志有没有较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谋略的问题。吴仁宝进而举例说,华西村和他本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风风雨雨中曾经遇到一次又一次的“黑典型”和“红典型”之争。比如在“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为了抬高他们树起的那些极“左”的假典型,曾多次对华西村打压、污蔑,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企图毁掉华西村这面坚持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在那些岁月里,华西人民始终不移地坚持“搞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的信仰,他们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和为国家多作贡献为己任,使华西村的旗帜永远迎风飘扬。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包产到户”已在全国全面铺开,而且当时的上上下下几乎只有同一声调:“包”字万能、一包就灵。似乎谁不包,谁就背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时间,这样的帽子从四面八方打向一直坚持“不分不包”的华西村,主要打在了领头人吴仁宝头上。面对全国风云变幻的形势和重重压力,吴仁宝镇静自若,他对村里的干部群众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党总结了历史上犯“左”的错误教训后,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所作出的政策,它的中心意思是对一切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做法和责任制都应予支持,中央并没有说要搞一刀切、搞一种模式,而搞一刀切、搞单一的模式,正是中央并不提倡的。针对外面有人说“我们那儿分田到户后农民如久旱逢甘霖,你们华西不分田不怕上压下反吗?”吴仁宝坦然置之,说:“三中全会精神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各自的情况不同。你们分,是实事求是,是三中全会精神;我们不分也是实事求是。虽然我们搞的是与你们不同的责任制,可我们奔的都是三中全会指引的富民路。”吴仁宝还将华西村“产业结构有生命力、集体经济有吸引力”等比较优势介绍给那些真心爱护华西的领导和友人。尤其当吴仁宝介绍到华西村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把那些便于个人操作的农活包户包人以及企业实行厂长责任制的做法时,那些怀疑华西村、劝说吴仁宝的人都十分惊诧地说:搞了半天,你们华西村在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方面又走在了我们前头!

    谈起华西村和个人曾经亲历的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往事,吴仁宝坦言:共产党人的一大本事,就是在各种考验面前不被人吓倒。而要做到不被人吓倒,你心里就得有本执政为民、造福为民的账。有了这本账,你做事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被任何力量所动摇,更不用说被什么政治形势吓倒了。

    在华西村,无论是那些当年与吴仁宝一起艰苦创业的老一代,还是改革后成长起来的或者是近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儿的年轻一代,他们在谈起老书记的政策水平和处事能力时,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意,甚至到了某种崇拜的地步:“老书记说对的就肯定没错,因为他对政策的理解能力都比我们高、都比我们准确。”这是实话。

    党的十五大后,中央根据当时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作出了“抓大放小”的战略调整。一时间,上上下下、各条战线立马“忽悠”起一阵针对那些丧失活力和效益乏力的小单位、小企业的“转制风”,在苏南地区更是刮起了将曾有“半壁江山”之称的乡镇企业“全盘转制”的风潮。当时华西也有一些效益并不太好的企业,有人进言吴仁宝:干脆借机把这些企业“放”了算啦!吴仁宝摇头,说:华西村的每一个企业、每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精彩吴仁宝简介 >精彩吴仁宝目录 > 一、精彩求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