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精彩求实路
增膘!”

    天底下能有这等事?当然有。这就是现今老一代华西人给后代们经常讲的一则百听不厌的“老支书办食堂”的故事。

    农忙来临,支书吴仁宝忙着张罗的不是农田里的播种与收割,而是那个“大食堂”。“你们听着:主食供应要放开,小菜副食多花样,荤素搭配得合理,茶水点心送田头……”吴仁宝拉长着嗓门在食堂里外不停吩咐道。农忙战斗打响前,吴仁宝特地指定58位姑娘称了称体重,大忙一过,竟然出现奇迹:有38位姑娘增了体重。现今姑娘增体重是件愁事,可那个年代绝对是喜笑颜开的美事,更何况是出力流汗的农忙季节!这就是吴仁宝为百姓创造幸福的细节之一。“办食堂”曾经被当作一种极“左”行为。可吴仁宝不这么看,他看到的是农民们为了集体生产出大力流大汗,如果不能把身体搞好,哪来的冲天干劲?于是他力排众议,办起“农忙大食堂”。农民们高兴呀!说干活有人管饭,自然心情舒畅。这心情一舒畅,啥苦啥累就都不在话下,身体也跟着长膘!华西村的“农忙大食堂”一直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大食堂”就变成了大饭店、大宾馆和无数小餐厅。现今村民不管男女老少,每人每年有3000多元补贴,可任意上村办的各个饭店、餐馆甚至是大宾馆内吃免费餐,这是后话。

    华西人有句“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口头语。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造田”运动的同时,吴仁宝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建设社会主义富裕新农村的经验,即单一的农业很难使农民们真正富裕起来,只有彻底解放农村生产力,走农村工业化道路,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才有出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农村经历了一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在跨越30年的土地集体耕作之后,农民重新获得了种地的自由——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成为那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改革标志。面对全国性的农村改革形势,以集体经济壮大起来的华西村的路怎么走,吴仁宝必须回答。

    “分?!当然分有分的好处。可分与不分仅仅是个形式。中央政策的意图很清楚,分田到户口为主要改革内容的承包责任制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的农民富裕起来。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并不重要,根本的一条,就是看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们能不能过上富裕日子。我们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已经发展得相当好了,农民们都开始过好日子了,为什么一定要分呢?因此华西村的头等任务是要大力解放生产力,让大伙儿的生活更加富裕、全面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吴仁宝回答得异常响亮。

    南京。雨花台。细雨氵蒙氵蒙中,一百多位神情肃穆、列队整齐的农民,紧握拳头,面对革命先烈纪念碑,一个个异常庄严地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们华西人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3年,目标1亿……”尽管雨水打湿了每一个宣誓人的脸,但人们还是认出了领头宣誓的那个年长者就是吴仁宝。

    这个日子是1985年8月19日。这一年吴仁宝58岁,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共产党员。在雨花台的那次雨中宣誓,细心的人会发现:流淌在这位带领华西村高高扬起中国农村先进旗帜的老共产党员脸上的不尽是飞扬的雨水,其中有两行是他的滚烫泪水……

    外界人一提起吴仁宝,只知道他是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其实吴仁宝还当过乡官、县官,只是他在当乡官、县官时从没有丢过华西村支部书记这个职务。吴仁宝一生中最大的官职,是他在1975年4月至1980年5月这段时间里出任江阴县委书记一职。

    “不行不行,我是一个农民,文化水平低,怎么能抓得了一个县的工作嘛?”在上级领导告诉吴仁宝已经决定让他出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精彩吴仁宝简介 >精彩吴仁宝目录 > 一、精彩求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