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彩求实路
县委书记时,吴仁宝再三真诚地推辞。
“我们认为你行。你事业心强,魄力大,干劲足。再说你也兼任多年县委副书记,在负责一方面工作中抓得很好。组织上考察的结果,大家都觉得你能挑起新的担子。再说,陈永贵不也是从一个农民、一个村支部书记,一直现在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嘛!”领导举例说。
“我的水平哪能同陈永贵同志比?再说,我也离不开华西……”
“这个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你当江阴县委书记,仍兼任华西村支部书记。陈永贵当了国务院副总理,不也还兼任昔阳县委书记嘛!”瞧,又拿陈永贵说事。
组织决定,没辙。于是吴仁宝就从专职村支书,一跃成为专职县委书记兼华西村支书。之后的五年零一个月里,吴仁宝以抓华西村的干劲和经验,依然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抱着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心愿,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在复出的邓小平向全党提出的“全面整顿”的精神影响下,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上任县委书记的第一年就提出要把江阴“一年建成大寨县”,并用他特有的形象语言把几项奋斗目标编成一首诗:“七十万亩田成方,六万山地换新装,五业发展六畜旺,社会人人喜洋洋。”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1975年,虽然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使各条战线如久旱中迎来一阵春雨一样,但“文革”形成的只讲“阶级斗争”、不抓生产和发展的政治空气就是在农业战线也还极其严重。吴仁宝那颗“誓改江阴面貌”的火热之心多么不易!“建设新面貌,县委是关键;不怕群众不愿干,就怕县委不敢干;不怕农业上不去,就怕领导干部下不去;不怕基层干部不团结,就怕县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面对重重压力,吴仁宝在县委常委会上用这朴实而炽热的语言,感动和激励着他的县委一班人。为了实现“干社会主义,就要拿出真变化”的雄心壮志,吴仁宝结合江阴实际,提出三项“大跨步”。在这一系列措施中,其中有一项最能体现吴仁宝作为基层共产党干部的实干精神。他要求县机关干部改变以往坐办公室的作风,实行“三三制”,即三分之一人员到基层或农村,三分之一人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留守机关处理日常事务。如此一来,整个江阴县机关和基层单位的干部精神面貌和工作干劲为之一新,全县各项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景象,江阴的各项发展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阶段。从1975年至1980年吴仁宝任县委书记的5年里,江阴县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整整翻了一番多。
“农民标杆”吴仁宝干出如此一番“英雄业绩”,却在当时的某种不和谐政治气候中,被一些人利用了起来——我们都曾记得,随着陈永贵为代表的一批农民典型和大寨旗帜纷纷失色,红了几十年的吴仁宝这位老典型似乎也让个别喜欢在某种政治气候中捞稻草的人看到了机会,他们到处写黑信、整材料说“华西是假典型”——华西假了,吴仁宝还能真吗?这种逻辑的推断所产生的结论,自然让一般的人容易相信。而吴仁宝坦荡无私的工作作风,又使一些“讲实际”的干部党员也一时找到了“出出恶气”的借口……
1980年5月中旬的一天,县直机关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出席即将召开的县委第五届代表大会代表时,身为县委书记和省委委员的全国老典型吴仁宝竟然落选了!
这是吴仁宝一生从未有过的一次大起大落,并且是在他入党整40年、官职最大、为党的事业干得火热朝天、功绩最大的时候出现的政治命运,刚毅的吴仁宝此刻想流泪都没有可能……
无奈中的上级组织考虑到这种尴尬局面,决定调吴仁宝任地委农工部负责人,但吴仁宝却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我来自华西,我还是回华西。我是党员,我一生惟一愿望就是想为百姓多干点实事,坐机关不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