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1997年3月14日,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
    在中国,谁忽略了长江,谁就不可能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主宰者,因为长江主宰着大半个中国的命运。

    谁读懂了长江,谁就掌握了中国的命运。

    1989年7月21日,这是一个并不特别的日子,但这个日子对长江三峡的命运却意味深长。

    这一天,新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江泽民离开了北京的中南海。这也是他从一个直辖市的一把手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一把手的第26天。就当时北京的时局而言,他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国际层面,那些敌对势力几乎每天都在关注着中国、注视着中国最髙层。

    新一代领导人到了长江三峡。这,让许多形势观察家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这是一次事先没有公开报道的行动。就当时复杂的中国政治局势而言,对一个还未消除阵痛的大国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出行,为什么选择了长江三峡,而不是别的地方?我们可以作出一百种的想象和猜测,也可以有一百种意味深长的政治含义,但有一点在今天我们可以肯定了:那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中国领导人一样,他十分关注和重视三峡工程以及长江流域的一草一木。

    选择视察长江三峡,在1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开始感觉到了它的深远意义,而且可以断定这种认识随着岁月的继续延伸,它将会越来越明晰和深刻。

    江泽民风尘仆仆来到三峡,先是参观葛洲坝工程,接着又考察三峡大坝坝址,察看荆江大堤。在从沙市顺江而下的船上,他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专题汇报;到了武汉,又参观了三峡水库泥沙模型试验。4天时间,江泽民总书记边看边听边问,从三峡工程的效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得非常具体。这次实地考察,进一步坚定了总书记的决心: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为现实。

    该上马了,几代人的伟大梦想,该到我们这代人手里变成现实了!三峡人民该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企盼了!4天的实地考察后,江泽民总书记说了这样一段非常肯定和坚定的话。

    这一次考察长江水情和三峡工稈,对江泽民来说收益不小,一方面使他对长江中上游的水情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二是几十年来战斗在水利和三峡丁―程筹备一线的知识分子们忠于祖国、热爱三峡事业的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24日,江泽民回到北京。第二天一早,便来到正在医院的李鹂病榻前,一边劝李鹏:既来之,则安之。人在长期紧张疲劳之后容易发生毛病。在谈到去长江视察的印象时,江泽民认为上三峡工程是必要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只有靠发展经济,才能有真正的出路。此刻的新一代中央领导们,心中装得最多的还是邓小平所交代的话。

    在江泽民同志视察三峡之前,时任总理的李鹏和党中央、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多次来三峡考察。李鹏总理的足迹,先后4次印在三峡坝址中堡岛,印在了三峡库区移民的家中。

    是啊,长江实在太大,大得连任何一位想主宰它的领袖在它的面前都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身为水利专业出身的李鹏总理,他从小生活在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身边,那是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总理。可即便是周恩来,在三峡问题上,他所经受的压力也非同一般。有一回,他在听完三峡工程论证会后,面对专家们的争论,周恩来极其郑重地对大家说太急容易出乱子,长江出了乱子不得了,长江出乱子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国家,整个党的问题。又说长江上如果出了问题,砍头也不行,这是国际影响的问题。

    时隔不久的1990年春,两会按惯例在北京召开。这一次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收到了一份由当时的全国政协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色重庆简介 >国色重庆目录 > 4、1997年3月14日,人民大会堂内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