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4、大城乡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的口味让国人着实每天离不开它!

    中国咸菜的历史源远流长,也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性和自然条件有关。涪陵出榨菜便是。涪陵出榨菜,首先应归功于这里生长着一种满山遍野都能见得到的青菜头。它茎部有膨大凸起的乳状组织,显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圆球,有的像羊角,有的更像是小胖儿童的脸,平滑光亮特别可爱,所以当地人给它取名为青菜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农业科学工作者确认,正式命名青菜头的植物。了解涪陵榨菜之前,笔者倒是听得一则神农菜的传奇:话说在涪陵乌江口外的南岸上,有一座高耸人云的山峰,名叫聚云山。山上有一古刹,名叫聚云寺。

    聚云寺创建历史很早,唐代贞观年间即已闻名。相传,曾有帝王来此巡幸,故又名天子殿。该寺四周风景清幽,游人不少,骚人墨客多留有题咏,曾经被誉为赛丰都。后来因故寺庙被毁,至今遗迹尚存。

    相传在聚云寺内,从前有一位住持高僧,活了100多岁,仍然耳聪目明,经常坚持坐禅。有天晚上,这位高僧正在静心打坐,忽然看见一个仙人,驾着祥云,自天而降,飞快来到聚云寺禅堂,清楚地对他说:天子要见你。髙僧又惊又喜,半信半疑,随口便问:天子在哪里?仙人说:你跟我走就知道了。高僧跟随仙人,慢慢悠悠,进人天庭,只见天宫之中,奇花异卉,芳香扑鼻,仙乐仙舞,煞是迷人。

    高僧来到銮殿,毕恭毕敬,拜见天子。施完法礼,天子见他年迈,招呼他一旁坐下。

    然后降旨:念尔从小学佛,诚心诚意。今命神农与尔一同返寺,继续修炼,躬耕学圃。并赐神农菜种,精细耕耘,定获硕果。高僧领旨后,同神农一道,回到聚云寺。

    只见神农在菜园边,用手一指,原先种在园内的大头菜蔓菁统统都变了。茎部长出了许多青绿色的、肉头肥厚脆嫩的包块,菜叶也变得更青、更肥、更大了。高僧只顾看菜,不知神农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聚云寺。一阵凉风吹来,高僧被吹醒了。

    醒来之后,才知道上述情况,是自己做的一个梦。第二天清早,高僧来到寺旁的菜园一看,果然看到他原来种的大头菜,全都变了样。你说它是什么菜,都不大像,因为每棵菜都长了一个青黝黝的菜脑壳,僧人们就称它为青菜头。又因为它是天子派神农来帮助栽培成功的,所以有人便称它为神农菜。这种菜发展很快,在涪陵地区以及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早已成为腌制榨菜的最重要的基本原料。

    传说归传说。不过,涪陵的青菜头史话确实值得国人了解一下。

    据史书记载,涪陵青菜头最早种植始于涪陵清溪场一带,流传日久,涪陵长江沿岸种植青菜头的菜农比比皆是。因其叶和茎均可利用,又便于加工贮藏,深受农家喜爱,长江沿岸农家无不种之。清朝末年,青菜头被人们加丁利用形成商品后,陆续发展到丰都、重庆江北、巴县、江津、忠县、万县等地,20世纪30年代引人浙江,至70年代末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早年间,浩陵长江沿岸种植有菱角菜、笔架菜、猪脑壳菜、独立菜、无乳简庄菜、棒菜等品种,当时以瘤茎的角长最好,短而次之,无瘤棒菜最差。在涪陵民间,栽培习惯于先播种,后移栽,一般不直播。多种植于通河长江风的油沙地带。

    青菜头植株莒肥、耐寒、生长期短,个重500~1000克。每年白露前后播种,至寒露后开始移栽,次年立春后即可收获,惊蛰后即抽菴开花结实。然而,正宗的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产区面积不是很大,主要在重庆市丰都县的高家镇至重庆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生长特别好,收获的青菜头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味优良。这一范围外的地区生长的青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色重庆简介 >国色重庆目录 > 24、大城乡的文章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