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拨浪鼓”奏出的乐章
斤大米四毛钱,一个壮劳力一天怎么也得吃一斤大米,出力流汗干一天,却还不够一天吃的,日子自然无法过下去。他骆有华在外从军六年,也算见过世面的人,但生活所逼,也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手持拨浪鼓,远离家门去鸡毛换糖。我当时是生产队干部,又是部队人了党的人,上面规定是不能带头出去搞啥资本主义的呀!可当干部的也得过日子么!无奈,我托人从外生产大队开出一张证明。那时没有证明外出可要吃苦头的。我们义乌就有人因为半途身上带的证明丢了,结果到江西鸡毛换糖的路上,不仅被没收了全部货物,而且整整关了几个月,当家人几经周折再证明将其救出来时,早已成了半人半鬼。

    我现在还淸楚记得第一次出去时的40元本钱是怎么来的:那是全家三口人省下的四丈五尺布票换来十三块五毛钱……那时每尺布票能卖三毛钱,另外自留地里的菜卖了2块,加上生产队分的9斤黄豆卖掉后换来的一些钱,加上我退伍剩下的24元,这总共40块钱的来源已时过三十多年了,我还一笔笔都记得清楚。这说明啥?说明那时我们义乌人太穷,不出去做点小副业就别想过曰子。可我们义乌人鸡毛换糖也不是啥好生意呀!除了义乌人,没听说淮千过鸡毛换糖的事么。为啥?还不因为那是又苦又没利可图的生意么!但我们义乌人比别人不一样之处也在这里:敢吃苦,不怕利小,再小的利只要是利就去做,这兴许是我们今天义乌的大市场能形成的精神内涵所在吧?你问我鸡毛换糖的生意怎么做来的?我告诉你是这样:臂如我开始出去就40块本钱,先得把这40块本钱换成货,那些所谓的货都是些针头线脑,以及女人用的头花发夹什么的。到一地你先得找好落脚点,在那里花一块二毛钱住宿吃两顿饭,早一顿,晚顿,中间十几个小时就是你摇拨浪鼓的时间。坞毛换糖的生意说来简单也简单,比如我用本钱一毛钱买上一包纳鞋底的针,一毛钱一包的针有25根,我们出去可以用两根针换一把鸡毛,一毛钱一包的25根针,通常可以换一两斤鸡毛,一两斤鸡毛是可以卖好几块钱哪!所以一般我们从秋后的11月份开始外出鸡毛换糖,一直到春节过后的二月底三月初才往回走。三四个月奔波下来,除了每天交一块钱给生产队记工分外,也能积下三四百元。那时一个冬里攒下三四百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我们义乌人虽然自知吃的苦可以用担子挑,但从不愿轻易放弃拨浪鼓。

    你最远的地方到过哪里?我问。

    江西。是搭火车去的。骆镇长说。

    天最多走过多少路?

    嗯……反正记得有一次连爬山走路,过了两个县城,足有百十多里路吧!他说:我记忆中最惨的一次是自己两天没好好进一口食。

    为什么?

    那次本来计划是当天返回落脚点的,后来见生意不错,只管往山里走,不想一进去就出不来了,整整两天两宿不见人烟,虽说早已肚皮贴着肚皮,可肩头的担子不敢丢呀,那两天的路就像当年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我们现今四五十岁的人,很多人有胃病,十有八九都是摇拨浪鼓弄出来的毛病……

    骆先生的话使我陷入了一个久远的回忆:我记得那时我才刚上小学,这一年春节我的一个小姑姑结婚,家里来了很多亲戚。中午时分,村边来了位鸡毛换糖的野人一我们苏南那带这样统称养蜂换糖的外乡人。在当时,我当然不知道那个摇拨浪鼓的野人是义乌人,更不知道他们为了生机所承受的苦楚。那野人进村后突然倒在了地上,参加婚礼的我家亲戚们慌忙将那人扶起,给口水喝后,那摇拨浪鼓的人慢慢醒来,随后我和在场的人都看到了他的口角流淌着一丝鲜红的血痕。我吓坏了,听到大人们在不安地说:不好不好,今天触霉头了!触霉头!于是有人摇来一只摆渡船要送那换糖人到镇上的医院,可那野人摇摇手,就是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家日记简介 >国家日记目录 > 第二章 “拨浪鼓”奏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