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奇的“无形之手”
1992年,在义乌的历史上可以重重地记下了儿笔:由国家工商局确认的全国十大市场中,义乌市场被评为榜首,并为此得到国家批准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改名为中国小商品城在这之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连续七次排名全国第一,即年年处在几万个商业市场的老大地位其二是,义乌当年向国家上缴的财政收人中个体私营企业税收人达50.5,实现了第一次过半。别小看了这一过半,它的意义对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中国人民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是个极其重要的实践依据,当然对于义乌人自己就更不用说:搞市场此时已不再是简单的管与不管的副业了,它是实现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占主导地位的大产业!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
我曾同一位经济学家讨论过这样的话题:在中国,类似义乌的商品批发市场不下几千几万个,为何独有义乌市场发展得如此迅猛与健康?这位经济学家运用了很多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试图来向我论证义乌办市场的成功经验。但他的那些出自亚当密斯的经济理论无法使我得到信服,因为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规律别人也曾运用过,但中国很多市场在办的过程中就时好时坏或者压根儿就失败了,可义乌从来就没有失败过,一直发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这是哪只无形之手在作怪?在发魔力?
这正是我和许多人想明白的。
这正是义乌超人的魅力所在。
曾经听到一则民间传说:有个广州商人在八十年代中叶认识了一位义乌人时,这个广州商人已有30多万资产,那时这样的数目绝对是大款了。当时那位义乌人是刚扔掉拨浪鼓第一次出门去广州想批点小商品回家赚个过年钱。他身上仅有500元钱,本来只够批一些最便宜的文具小商品。广州的那个老板说你要货不是?是想便宜点不是?好啊,你就请我进一次01厅玩玩怎么样?那义乌人心想城里人不就是爱那个寻开心嘛,去就去呗。这一进去不要紧,最后一结账那义乌人差点急出性命:整整花去了他400元!这怎么进货呀?那广州人大概看出对方的窘境,说老弟你放心,我看你还算仗义,进货的钱你暂时可以不付,留下身份证下次再付也成,不过有个条件:必须在半个月之内你得把钱送来。人家已经够朋友了,那义乌人还有啥可说的?行,就这么定下后。那义乌人挑着货物往火车站就跑,哪知一掏口袋只剩了20来块钱,连张火车票都买不着。这可咋办?义乌人急得全身直冒汗,他想过回去再到广州老板那儿借点钱买个回程票,可又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说不好人家以为你是故意敲诈啥的。左想右思不得要领。正在他极其为难时,他看到附近有个小店有卖竹担子的,义乌人对竹担怀有特殊感情呀,那义乌人便马上过去用身上所有的钱跟那店主讨价还价买了副竹担,并把批发来的货物全部装在担里,就迈开双脚重新当起了一回特殊的货郎担。从广州到义乌一千余公里,那义乌人一路摇着拨浪鼓,边卖货边兼程回家,整整用了12天时间赶回了义乌。第十六天,正当那广州老板心里骂着不能当好人时,义乌人突然出现在他眼前,并且把准备好的钱一分不差地呈上前去,说了声:大哥,实在对不起,因为赶路我耽误了一天时间。待广州人听完义乌人从头到尾那么一说,老广感动得连呼义乌人天下第一商!天下第商是义乌人也!五年后,那个义乌人已经是千万富翁了,而那个广州人则老老实实在义乌打工,每月只挣两千来元生活费。有人奇怪地问他为啥放弃生意不做而来义乌为别人打工?你道那广州人说啥?他这样说:天下既然已有义乌人在做生意,何必再有其他人从商?关于这则民间传说的真实性我无法去査证,但从中可以让人侧面认识一件事,那便是义乌市场的兴旺发达,长荣不衰,这与义乌人独特的经商之道密不可分。
义乌人从小孩到老人,都能说出下面几句话:踏遍千山万水,想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