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寸土必争是本色
回村。出了山,他庚银项爱到哪告我管不得他,但要想再回村咱就得收拾他!”
就这样,为村民争土地的庚银项老汉上访,变成了一个长年有家不敢回的“流浪汉”。原本便是一贫如洗的山民,一旦离开了山村和土地,哪有法子过日子?上访上诉,本是件耗时耗钱又耗神的苦差,而如今身为“流浪汉”的他,更是吃尽了苦头。为了省钱(其实庚银项身上根本就没有钱),他只得时常夜宿街头,像那天见梁雨润的头两天夜里睡在县委大院的屋檐下算是“好运”的了,至少不会半夜三更被那些刮地皮财的流浪汉们赶来赶去,或者敲诈勒索。令庚银项气愤至极的是一些部门的官员和办事秘书,明明知道他是一位正儿八经有事要向政府和组织反映的上访农民,却拍桌子瞪眼地硬说他是“疯老头”,让保安一次一次拉出去送到收容所……屈辱和无奈伴着庚银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他曾几次从收容所逃到中条山那个自己的家,但天一亮他又不得不含泪离家,因为一旦被王某知道他这个“钉子户”回村,就会派人前来抓他。人家的理由很“充分”——据上级有关部门来函,庚银项在外面有妨碍社会治安表现,村委会根据村民治安条例进行处理。服不服?服的话就交罚款;不服?那就送乡派出所!派出所哪是好去的地方?轻则受训,重则一顿皮肉之苦——这在那些素质低下的山村小镇是常有的事。
庚银项欲诉无门,欲哭无泪。如此处境,正是“八年啦——别提它!”
梁雨润知道整个事情的调查结果后,极为震惊和气愤,立即会同县纪委和镇党委负责人,一起来到井沟村,对村支书王某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办公处理。在事实面前,对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条例,王某承认了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对过去几年中对庚银项上访的处理存在个人打击报复的行为,表示立即按政策向席家坡自然村退还24亩土地的所有权。
那天,当梁雨润把乡党委关于给王某的党内警告处分和乡政府土地经营管理站关于向井沟村第六村民组归还24亩耕地的两份决定书附本,带给刚从山外流浪8年多归来的庚银项时,这位刚直不阿的农民老汉,跪在地上,手捧黄土,激动得泪流满面,他向在场的干部一再地表示自己再也不离开家乡,一定要带领乡亲们把这儿的每一寸土地建设成富足的乐园。
这样的场面并非电影镜头。它教育的也不仅仅是像王某这样的村支书,梁雨润在处理一件件农民上诉案中,同样受到极大教育。
“现阶段的农民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像我们夏县这样地处黄土高原的贫困县农民,他们的日子更是过得艰辛。要是再有人任意侵占他们的利益,那是天地不容!”梁雨润不止一次这样发过感慨。
与庙前镇井沟村同在中条山上的祁家河乡,是夏县这个贫困县中的贫困乡。该乡距县城136华里,是个有名的“三边乡”(黄河边、省界边、县界边),当地有民谣这样描述祁家河,叫作“脚浴黄河水,头枕中条山,左右牵两县,夏县最边沿”,这儿的雄鸡一叫,能让三省的人听见。梁雨润的得力助手、县纪委副书记王武魁当过这儿的公社书记,我本想跟他一起上山实地看看这块“一鸡鸣三省”的穷乡僻壤,但王书记告诉我从县城到那儿来回得用三天时间,这让采访后急着返京的我不得不留下了遗憾。
这个乡在梁雨润来夏县当纪委书记前有过一件事,让县里犯了几年的难。这就是该乡西北庄村有件事让全村的农民集体上县城闹了好几回,为啥?这得从头说来:西北庄村是个严重缺水的山村,村民们祖祖辈辈吃水都是靠从几里路的地方去人背马驮。改革开放了,外面的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农民致富的一条又一条消息也通过电波越过中条山吹进了大山深处的西北庄村,但这里的村民们苦于缺水而无法圆自己的致富梦。在夏县,像西北庄村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