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主席邓小平说得很清楚,也很严重。

    交帐就得理帐。这“理帐”人便是将军余秋里。

    自1927年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而这过程中,活着的和牺牲的都被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现在将军要把一些年龄超大的同志从岗位上“请”下来,让他们结束一生以此荣耀的军人生涯。而那些从战场上走过来的老军人们、老将军们,对军队的情结远胜于生命。如今靠一个 “请”字来了结血脉里流淌的军人情绪,谈何容易!

    年龄到限,一律退位。这容易实施,不接受也得接受。大势所趋,服从自然规律。但将军还要做另一件事,这让无数“生为革命而生,死为革命而死,从小立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老军人不干了:退出岗位,已经实属无奈,就连一件新军装都不发给我们呀?不行!

    将军们愤怒了!愤声震天宇!

    一身军装就那么重要?自然重要!比将军更高位、资格更老的将军们这样说。

    我们都退下来了,连一身军装都不发给我们,太绝情了吧?发一套新军装给我们,死了也好做寿衣嘛!有人带着悲愤与眼泪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这样恳切道。

    以余秋里、康世恩为首的中国百万石油人、特别是像李晔等一批立志“建设第二个大庆”的石油战线上的栋梁们,在之后的那些年里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可用悲壮二字来形容。

    将军向老战士们陈述的理由是:军服是军队的一种标志,是军人区别于其他人员的一种标志。此次新军服改革,本来也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个内容,因此只能是现职现岗的军人才能换新军服。老同志们当兵一辈子,穿了几十年军装,现在离开岗位,又不能穿新军装,感情转不过弯,这是自然的事。但大家只要好好想一想,问题可能就想通了。五十年代实行军衔制时,许多战争年代担任过军队高级领导职务的同志,还有的是开国元勋,因为当时没担任军队现职,他们不仅没有授衔,更不用说军装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既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一个传统,又是一条纪律准则。另外我们查阅了外军资料,各国军队也是如此,一旦离开现役,就不再穿军服。

    这样有情有节、有据有理的说明,多数老同志转过了弯。但仍有些依然接受。将军只好向他们敬个礼,情深意切地说一声:拜托了。

    不那么简单。将军为公鞠躬尽瘁一生,因这样的事也被人放过“暗箭”,而且射得蛮凶。甚至有人在他退休之后重病在医院住着时,也还有人跑到病榻前怨他 “军装”一事没办好。将军听后沉默许久。身边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过去,便对将军说:“不给老同志发军装是军委的决定,他们这样埋怨你不公平。你应该向大家做个解释。”将军摇摇头,说:“我执行军委的决定,理所当然。一些老同志有意见,我能理解。但对项工作我不后悔。”继尔又说:“我这个人被人误解过,也被人诬陷过。但毛主席说,我们要想信群众,相信党。我自己又加了一条:要相信自己。”

    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将军这句“要相信自己”的含义也在于此。

    毋须讳言:现在有人做官后为自己的家乡倾斜点感情,造福一方的事不少。这也是人之常情,并不算过分。但将军则在这方面真可谓铁面无私。

    自1929年15岁时跟着红军离开吉安老家后,一别就是54年!这54年里他几乎跑遍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唯独没有在家乡驻足过。1983年5月,将军在浙江金华开完“军地两用人才”交流会,正巧与回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间还差几日。金华与吉安相距甚近,将军这回终于萌发了回老家看一看的念头。

    阔别半个多世纪,谁人不忆家乡?一路上,将军兴致勃勃,对随行人夸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部长与国家简介 >部长与国家目录 > 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