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篇 天堑与通途——武汉长江大桥
  与杨开慧和两个孩子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那时因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相左,赋“闲”在家,于是趁春色正明,天气暖和,一个人去了蛇山。在黄鹤楼【当时应叫奥略楼】上,凭栏远眺。这时天色晦暗,开始下雨,大江之上烟雨茫茫。本来就心情悒郁惆怅的毛泽东见景生情,在郁郁寡欢中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在江风吹来的薄寒中,毛泽东是否真带了酒去酹祭江流,不得而知。我想这只是诗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吧。诗的加注点明了他写此诗的用意:“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样的春季。夏季,8月7日,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事实是:这年的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这便是此诗的背景。而八七会议,陈独秀被撤销了书记职务。毛泽东这里的名句“龟蛇锁大江”中的龟蛇,大约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吧,或者也有对陈独秀的不满。

    但29年之后,毛泽东再次来到武汉,又在他的新诗中写出了“龟蛇静”,这个“静”,有制伏的意思。那时没有了苍苍烟雨,不登高望远,就是在滚滚的江面上游泳戏水,也能“极目楚天舒”啊,心情的愉悦是可想而知的。这首名《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写作的背景是:万里长江第一桥已经开工,钢铁轰鸣,无数的脚手架已经出现在江面。第一号桥墩已经露出水面,第二号桥墩已围笼定位,其他桥墩都下沉围囹,或插入钢板桩,或钻岩,吸泥吐水。汉阳岸开始架设钢梁。工地上可谓热火朝天。

    这首词全文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的心情甚好,因为中国革命已经胜利,政权在握。在狂风巨浪中游泳如闲庭信步,何等地潇洒豪迈,何等地气定神闲!且征服长江天堑的宏图正在他手中实现,触手可及呀!这也是孙中山想做而未能如愿的一件大事。在孙的《建国方略》里,就有在武汉长江上架桥的设想。武汉的地位太重要了,她是中国南北的中心,也是东西长江的正中游,她就处在中国这个黄金十字架的正中间。在中国地图上可见,从武汉出发,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的距离,竟然全部在1200公里左右!

    解放后的毛泽东,除在北京的时间外,很多时候是在武汉度过的。从他的行居看,他不喜欢北京,只喜欢武汉。如果他是因为思念家乡,他完全可以住到离武汉不远的长沙去。然而他就想呆在武汉。原因有很多,比如武汉的山水,特别是东湖、长江,但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武汉在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毛泽东在这里,就在了中国的中心,完全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握住了整个中国的脉动。长江大桥的建设,就是打通中国最为重要的主动脉。

    其实,在1919年孙中山具体提出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设想之前,已有人有这样的设想。为这座桥梁提出过详尽方案的有詹天佑、米勒【德国人】、华德尔【美国人】、罗英、李文骥、茅以升等。中国长期的战乱和技术的无法达到和国力的衰微,这种梦想只能在纸上。比如北洋军阀政府就起过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野心。1913年北京大学德籍教授乔治·米勒率桥梁系的毕业同学,在当时川汉铁路督办詹天佑的支持下,做了第一次测量工作。1930年国民政府根据美国人华德尔建议进行了第二次测量,并像模像样地钻了10个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4篇 天堑与通途——武汉长江大桥